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4年第4期
编号:650653
自噬与紫杉醇敏感性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4日 新医学 2014年第4期
微管,溶酶体,细胞株,自噬与抗肿瘤药物,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及发生机制,调整自噬增加紫杉醇敏感性,结语
     刘穗玲 李小毛

    自噬是指胞浆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在膜包囊泡中大量降解的生物学过程。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多余的或受损的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重新利用降解产物,维持细胞内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研究发现,许多抗肿瘤药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可影响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紫杉醇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生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紫杉醇可诱导自噬,现对自噬与紫杉醇敏感性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自噬与抗肿瘤药物

    1.自噬概述

    根据物质到达溶酶体腔的方式不同,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常所指的自噬主要是指巨自噬。自噬过程主要包括自噬的诱导、前自噬结构(PAS)的形成、自噬体的延长及自噬溶酶体形成和降解等过程。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自噬体位于细胞质中,呈双层膜结构,其中包裹着尚未消化的线粒体等胞内细胞器。吖啶橙(AO)染色、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可标记自噬体,有助于自噬体的识别。

    自噬过程涉及多种自噬相关基因(Atg),Atg基因编码相应的自噬相关蛋白。众多自噬相关蛋白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蛋白尤其引人注目。 LC3是酵母Atg8在哺乳动物的同源物编码的蛋白,附着在自噬体膜的内侧及外侧。在自噬体与溶酶体膜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后,膜表面的LC3脱落,膜内面的LC3被水解,由于LC3出现在自噬体形成的全过程,LC3被认为是自噬的有效和特殊的分子标记物[1]。Beclin1是酵母Atg6的同源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1上。Beclin1蛋白是第一个确定的、诱导哺乳动物自噬的自噬相关蛋白,在自噬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

    自噬主要受两个复合体的调节,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TOR)复合体和Beclin1复合体,而这两个复合体又接受多个调节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的调节。mTOR有两种复合体,包括mTORC1和mTORC2。mTOR受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能量感受器AMPK通路的调节,PI3K-AKT的激活导致mTORC1激活,抑制自噬。AMPK通路的激活抑制mTORC1,激活自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与张力蛋白(PTEN)在PI3K-AKT通路的上游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因而对自噬起正向调节作用。抑癌基因P53基因,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或上调溶酶体蛋白DRAM对自噬进行正向调节。Beclin1则提供平台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9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