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4年第5期
编号:65064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2日 新医学 2014年第5期
溢液,小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检查方法,观察项目,统计学处理,结果,MRI对于BIDP的诊断效能,BIDP的MRI影像表现,讨论
     梁治平 曾旭文 李艳梅 陈松 钟敏之 李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IDP)是发生于乳腺导管系统内的良性肿瘤,既往认为其MRI表现多为乳晕旁明显强化的边缘光滑小肿物,但近年部分文献的新观点认为BIDP的MRI表现多样且具有诊断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1-3]。因此,本文拟初步探讨BIDP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认识。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经乳腺MRI扫描,发现乳腺病变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93例,均为女性,年龄27~85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为MRI体检偶然发现,余76例均有临床症状,57例触及肿物无溢液,14例乳头溢液(血)并触及肿物,5例为乳头溢液未触及肿物。

    二、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双侧乳腺阵列线圈。患者俯卧位,双侧乳腺自然悬垂。常规横断面扫描,顺序如下:①平扫:不压脂T1WI扫描,TR/TE =8.6/4.7,层厚为1.0 mm。压脂T2WI扫描,TR/TE/TI=5 600/59/150 ms,层厚为4.0 mm。②动态增强: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动态成像序列T1WI压脂扫描,TR/TE=4.43/1.73 ms,层厚1.7 mm,重复扫描6次,每次扫描时间60 s,第一、二次间隔35 s,用于注射对比剂,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Gd-DTPA),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2.0~2.5 ml/s,剂量0.15 mmol/kg,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同样速度注射15 ml生理盐水。③图像后处理及分析:以正常腺体信号为标准,判断平扫时病灶信号,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根据诊断需要,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多平面重建(MPR)或采用最大信号投影技术(MIP),重建出清晰的图像。按Kuhl分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