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4年第10期
编号:650589
纵隔引流管在诊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2日 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
胸管,瘘口,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统计学处理,结果,吻合口瘘相关指标,预后,讨论
     姜炜 吕必宏 何健明 朱卫东 杨军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约1.21%~11.27%[1]。近年来术中吻合器的大量使用使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应用机械吻合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瘘口一般较小,患者早期无寒战高热、胸闷、胸痛等典型症状,因全身中毒症状轻微而容易被临床医师忽略,延误治疗,病情一旦进展则极易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有学者报道此时的病死率可达40%以上[2-4]。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吻合口瘘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我们于2009~2014年采用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以助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将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实施食管癌切除术的2 033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将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61例(均经食管造影及口服亚甲蓝检查确诊)按是否加放纵膈引流管进行分组,于术中常规放置胸管并加放纵隔引流管的28例被设为引流组,于较早期接受治疗而仅常规放置胸管的33例被设为对照组。引流组男19例,女9例;年龄(58.3±4.2)岁;癌灶位于食管上、中、下段各为2、20、6例;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A期11例、ⅡB期7例、Ⅲ期4例;行左胸后外侧切口胸顶吻合术8例、Ivor-Lewis术2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59.0±5.6)岁;癌灶位于食管上、中、下段各为3、22、8例;病理分期Ⅰ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7例、Ⅲ期5例;行左胸后外侧切口胸顶吻合术11例、Ivor-Lewis术22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