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23年第1期
编号:649766
呼吸道病原体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2月7日 新医学 2023年第1期
肾小球,肾脏,疫苗,RSV,RSV持续感染加重肾损伤,RSV直接损伤肾小球基底膜,RSV通过“长链”反应引起肾损害,SARS-CoV-2,SARS-CoV-2在PNS患儿中的感染与传播,SARS-CoV-2与PN
     赵家敏 曹永丽 丁霞 倪倩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最常见的儿童肾小球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1.15~16.9)/100 000,仅次于急性肾炎[1]。PNS 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选择性滤过屏障通透性增加,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以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是中国儿童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由于血浆白蛋白、Ig、补体因子的丢失以及糖皮质激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PNS 患儿免疫功能下降[2-3]。感染是PNS 并发症之首,也是疾病复发、加重的重要诱因,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链球菌(SP)和肺炎支原体(MP)等[4]。感染的早期识别、病情的合理评估对避免PNS 复发、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RSV

    1. RSV 持续感染加重肾损伤

    RSV 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通过持续低水平复制来逃避免疫监视,引起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或直接损伤细胞或组织。从PNS 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最常见病毒为RSV[5]。Zhai 等(2016年)报道,被RSV 感染的SD 大鼠可建立大鼠肾病模型,并出现肾脏组织足细胞肿胀,足突肿胀融合、弥漫性消失及微绒毛变性等肾病综合征(NS)的病理变化,随RSV 感染滴度的增加,大鼠尿蛋白也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段均可在病变部位观察到明显的RSV 特异性G 蛋白表达以及RSV结构颗粒。Zhang 等(2016 年)报道,RSV 感染后期动物模型的呼吸道症状消失,但仍可以在肾小球检测到RSV 的G 和F 蛋白,而且蛋白尿排泄、水肿和足突消失更为明显。上述研究表明,RSV感染可诱发肾损伤,持续感染或再感染会加重肾损伤。RSV 蛋白主要集中在肾脏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因此可提取相应细胞核进行相关研究,或许可以为探索RSV 具体的肾损伤机制提供新思路。

    2. RSV 直接损伤肾小球基底膜

    硫酸乙酰肝素(HS)和乙酰肝素酶(HPSE)是RSV 感染后肾损伤炎症反应启动的关键物质。HS 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的主要成分,也是RSV 入侵靶细胞的重要受体。HPSE 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降解肾小球基底膜HS 侧链的酶[6]。当PNS 患儿感染RSV 后,病毒通过正、负电荷机制与HS 链结合进入肾脏细胞复制、生长,随后通过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PK)和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血清核因子κB(NF-κB)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