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23年第1期
编号:649769
心房颤动与miRNA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5日 新医学 2023年第1期
纤维化,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与心房及周边的解剖特点相关,房颤的病理生理学,miR概述,miR的概念,miR的形成和作用机制,miR在临床研究中的意义,miR与心脏的关系及作用,miR与心脏的发育和心肌细胞增殖,miR与心脏重构,miR在房
     曹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口老龄化是新发房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房颤患者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2010 年美国房颤患病人数为270 万~ 610 万,预计到2030 年房颤患病数将上升至1210 万。而欧盟55 岁以上成人中房颤的患病数在2010 年为880 万,到2060 年将达到1790 万[1]。房颤可分为首次发现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2]。目前房颤的诊断是以症状评估和间歇性心律监测为基础,对许多“无症状”的患者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此外,对于经过治疗的房颤患者是否存在复发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有研究利用心电图P 波离散度来预测房颤的发生及筛查高危人群[3]。还有许多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寻找对房颤的诊断和(或)预后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中比较有影响和发展前途的是微RNA(miR)。下面对房颤发生的机制和miR,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一、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

    1.与心房及周边的解剖特点相关

    心房及周边的解剖特点:①右心房由上及下腔静脉、界嵴、冠状窦、卵圆窝、三尖瓣环等不同组织结构构成,心电传导存在着部位依从性;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开口,两个心房各附有心耳,这些部位的心肌细胞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快速且密集的电信号,并在不同部位组织中的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因此容易发生折返和产生碎裂波;②心房肌比心室肌更容易缺血而导致细胞纤维化,肌壁薄厚不均而使传导速度不均一;③心房肌细胞内分布大量的植物神经末梢,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异常的兴奋点;④心房肌细胞之间的侧连接比较多,其肌电活动和电信号传导存在各向异性,容易产生多个异位起搏点而诱发房颤。

    2.房颤的病理生理学

    当心脏因各种原因受损后,心脏会发生电重构、结构重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钙离子(Ca2+)运转异常,可引起局灶异位放电而引发房颤或通过一个折返机制触发折返性房颤发生并持续。

    2.1 结构重构

    结构重构的特征是心房扩大和组织纤维化。在某些功能条件下,心房的大小是持续折返引发房颤的关键因素,尽管左心房持续扩张,但如果降低心房纤维化,房颤的进展将被抑制。虽然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恢复后左心房扩张得以逆转,但房颤的持续进展与持续的心房纤维化保持一致,心肌纤维化引起局部传导紊乱而致房颤的发生。

    2.2 电重构

    电重构是由控制心房电生理特性的离子通道、离子泵和交换器等通过心房重构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