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2期
编号:11037748
浅析《内经》调整阴阳气血之针法
http://www.100md.com 2000年2月1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2期
     (嘉兴市新丰中心医院,浙江314000)

    摘 要 结合多年临床应用浅谈《内经》刺法特点:(1)辨病性阴阳,选穴与刺法宜相应。(2)辨病位而审经脉,远近穴相配以调气血之功效。(3)辨病变先后、主次、上下,而施行不同的治疗原则和取穴方法。

    主题词 调整阴阳 《内经》 调和气血 综观《内经》论刺法,可概分为辨证用针和行针调气两大类,调气的主要内涵是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调之,以平为期。"《灵枢·根结》更明确指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神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都说明针灸是通过调神调气来调整机体失衡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后人曾将《内经》这一整体阴阳平衡理论和针刺大法称之为"阴阳针法"、"阴阳平衡针法"。现从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谈几点粗浅体会。

    1 辨病性阴阳,选穴与刺法宜相应按八纲辨证,病有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的不同证型,而以阴阳为总纲。《内经》从阴阳胜复的变化,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可以"刚柔"二性冠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方"。凡热实在表属阳之病性谓之刚,凡虚寒在里属阴之病性谓之柔。刚性之病宜用泻的手法以泄热泻实,柔性之病则宜用补的手法以温经补虚。这是刺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具体辨别病性时,首先应区分是脏腑病抑或是经脉形体之病以区分内外而别阴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