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1年第12期
编号:11037319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日 《中国针灸》 2001年第12期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针灸科,长春130041)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6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2例和对照组648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 治疗方法

    2.1 康复治疗主要以改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平衡步态及日常活动功能训练。

    初期及软瘫期:1周以内,首先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开始进行早期的临床康复治疗。以初级体操为主:健手梳头、捏挤患手、健手击拍、交叉上举、环绕洗脸、半桥运动、抗阻夹腿、翘腿摆动、直腿抬高、手足相触、健足敲膝、呼吸练习,共12节。
, 百拇医药
    中期及痉挛期部分患者在2~3个月内会出现明显的肌痉挛,首先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以中级体操为主:搭肩上举、对角击拳、耸肩运动、合掌夹肘、翘腿运动、左右摆髋、夹腿屈曲、单腿半桥、抗阻伸肘,共9节。

    恢复期用第3套体操康复锻炼:左右击捶、手膝相拍、手足打拍、下肢画圈、半桥踏步、侧位踏踩、敲击跟膝、旋转屈伸、床边摆腿,共9节。

    中期在医疗体操的同时开始配合适当的作业治疗及日常的生活能力训练。恢复期在医疗体操的同时开始实施步行训练、步态平衡能力训练和手的功能协调性训练。

    2.2 针灸方法取穴:百会、风池、天鼎、合谷、环跳、足三里。操作方法: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中风早期(半年内)健侧,中期(半年~1年半)健患两侧交替针刺,后期(1年半~3年)针刺患侧,针上加灸。对照组无论何期均刺患侧腧穴。两组均每日1次,10天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治疗5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百拇医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痊愈:偏瘫症状基本消失,能徒步行走,生活自理,上肢肌力恢复4级以上。显效: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步行,上下肢肌力恢复2级以上。好转:偏瘫等症状有改善,肌力恢复1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肌力、肌张力、活动能力比较及两组不同病程的治疗效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肌张力、活动能力比较

    表3 两组不同病程的疗效观察例(%)

    4 讨论

    偏瘫主要是由于病侧锥体系损害所致,同时还伴有锥体外系的损害,病灶的部位和大小决定偏瘫的严重程度。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肢体瘫痪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瘫痪表现为松弛性瘫痪,由偏瘫表现出来的肌张力过高和运动模式往往给功能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脑血管意外使高级中枢神经元受损,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出现脊髓反射的异常亢进,一些原被高级中枢抑制的反射被释放出来,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对皮质下中枢的易化系统作用增强,导致输入信号强化,肢体失去正常的功能,表现为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运动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引起反射性肌张力异常,影响正常功能的进行,肌痉挛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常在病后1~3周出现。在肌痉挛期间如果治疗中不注意抑制痉挛,采用过强的刺激会加重肌痉挛的发生,因此脑血管意外的最佳康复期为3个月以内,病程1年以上则康复的效果和患肢功能恢复速度都会降低,适当配合应用针灸疗法可以提高疗效。脑卒中常导致许多明显的运动、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未进行早期及适当的功能训练,往往会导致永久性致残而无法重返社会。在医疗康复过程中,康复治疗必须与病理恢复相一致,而不能片面强调强化训练。
, http://www.100md.com
    所有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在损伤发生的瞬间,损害的严重程度已基本决定了预后。脑血管意外对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大部分是损伤,少量是破坏,各种治疗是挽救可逆转的细胞以及促进代偿、控制并发症和功能重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虽症状在肢体,而病源在脑,由于支配人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在中枢内是相互交叉循行的,早期由于发病急促,元气伤,故临床上以营卫偏注为特征,此时针刺患侧更容易损其不足。《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偏瘫早期一般情况下患侧属虚、健侧属实,只针健侧,不针患侧,泻实补虚,疏经络,通气血,使营卫气血调和,则病可痊愈。偏瘫中期,由于身体两侧阴阳气血不均衡,气虚郁滞不行,虚中夹实,宜针刺双侧以疏导经气,均衡阴阳,使左右经脉得以畅通,阴阳失调趋于平衡,气血流行周身,废肢得气温煦,枯肢遇血滋润则复荣。后期病久体衰,阳气不达,血脉失畅,患肢失于温煦而寒内生,患者多寒滞经脉,气血不通为其主要病理变化,患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伸屈不利,足内翻,得温则舒,遇寒加重,以针上加灸,可温阳化滞,通利关节,此时针治进展缓慢,患者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方能奏效。
, 百拇医药
    康复治疗原则是促进偏瘫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偏瘫后期出现的肌痉挛,在治疗中不断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一旦病情稳定,早期康复治疗,针对病变的不同时期,采取多种康复治疗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帮助患者恢复功能。从现在康复医学角度看,脑卒中偏瘫病人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功能重组,由于痉挛的出现,限制了患肢再学习随意运动的能力,因此患侧肌力可以增加,但运动质量明显异常。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如果不早纠正,可终身致残,因此早期抗痉挛治疗在偏瘫的康复中非常重要,分期针灸在抗痉挛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治痿独取阳明”,选用阳明经治疗,疗效显著,并且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采取不同的分期针刺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较高的肌张力下降,让患者早进行随意自主的生活能力锻炼,可以促进偏瘫的康复。另外,当针刺入皮肤和粘膜时,刺激了皮内的触、压、痛等感受器,产生各种触、压、痛觉冲动,这一应激性的局部刺激,通过痛温觉传导路将冲动传至脊髓、延髓、丘脑外侧核,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各级神经中枢整合后由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的运动传导路传出,支配相应的骨骼肌产生收缩或舒张运动。
, 百拇医药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说明“气血逆乱”及“血菀于上”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器。取百会、风池,为近取头部腧穴,风池同时为治风之要穴,用于治疗内风;风热上扰清空是脑中风发病及恶化的主要原因,故取风池以熄风清热;合谷、天鼎用于上肢瘫,环跳、足三里用于下肢瘫,同时足三里具有强壮作用,在治疗后期用温针灸效果更佳。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取头穴可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以及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运动机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针灸在脑中风偏瘫康复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加快了康复的进程。

    (收稿日期:2000-10-17,成平发稿), http://www.100md.com(王晓燕 李静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