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1年第12期
编号:11037310
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脊肌筋膜综合征25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日 《中国针灸》 2001年第12期
     (重庆北碚中医院灸科,重庆400700)

    脊肌筋膜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脊肌肌肉和筋膜受凉和劳损后致局部纤维组织粘连、水肿而致腰背部疼痛的一种疾病。中医则称为“腰背痛”、“筋痹”。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该病25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2月余,最长达10余年。腰脊肌筋膜综合征22例,腰背部脊肌筋膜综合征3例。

    1.2 诊断标准 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伴有以下几点:(1)疼痛发生于受伤、受寒、劳累或动作不协调后,或有类似病史,间歇期不留症状。

    (2)局限或弥漫性界限不清的疼痛。(3)局限性软组织压痛点(激发点)。(4)软组织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感。(5)化验和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走罐法该病变部位多位于足太阳经,故沿腰背部足太阳经处涂一层凡士林,然后拔罐,沿足太阳经自上而下反复推拉,双侧走罐,直至局部皮肤潮红、瘀紫、甚至有青紫色瘀点为度。

    2.2 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法选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ml,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醋酸泼尼松注射液5ml混合,以痛点(阿是穴)为中心,视病变部位的大小,选取3~5点作多向呈“星状”注射,要求针刺深达肌肉层及筋膜层,每部位用药2ml左右。

    2.3 治疗时间本治疗方案每5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均采用先走罐,然后作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每3次为一疗程,1疗程未愈,再作下1疗程,一般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条索状物体,随访3月未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活动基本正常,局部压痛减轻,条索状物体明显减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25例中第1疗程内治愈14例,第2疗程内治愈6例,第3疗程后好转5例,有效率1000%。所有病例在第1疗程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4 体会

    脊肌筋膜综合征是针灸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均较长,反复难愈。中医多认为本病由于外受风寒湿邪,闭阻于足太阳经脉,经气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或由于久站、姿势不当或损伤后致腰背局部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所致。其病机均为经络阻滞,不通则痛。而走罐疗法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故采用传统的走罐治疗可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经走罐治疗后,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轻松感。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急性损伤治疗不当致使纤维组织粘连,或因频繁与持续的慢性劳损造成肌肉组织痉挛、水肿、粘连,或因受凉后人体免疫功能减低,体表血管强烈收缩,深部血管反射性扩张,组织液渗出聚积而形成粘连所致。其病理基础是一种非炎症性的组织变化,故应用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可减轻疼痛,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损害,促进内源性抗炎物质发挥作用,增强抗炎作用,增强自愈能力,促进组织的愈合。

    综上所述,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脊肌筋膜综合征,二者配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因本病具有反复性,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同一姿势久坐、久站,多做一些变换姿势的轻柔活动,使肌肉筋膜松弛,避免复发。

    (收稿日期:2000-11-09,齐淑兰发稿), 百拇医药(钱文中 蒋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