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9期
编号:11036467
独针太溪止鼻出血35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9期
     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0岁;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150分钟。单侧33例,双侧2例;无任何明显诱因10例,与妇女月经有关呈周期性鼻出血2例。中医辨证:肺经热盛型8例,胃火炽盛型10例,肝火上炎型9例,阴虚火旺型7例,脾不统血型1例。

    取穴:太溪。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用押手拇指力量适中均匀地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按压,寻找患者感觉酸、痛、胀感最明显,且凹陷处即为太溪穴。常规消毒后医者刺手持1.5寸毫针垂直刺入,施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的捻转补法约1分钟。待鼻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后,再留针20~30分钟即可起针。留针期间每5~10分钟捻转1次。

    如患者畏针,或医者手边无针灸针时,用拇指用力重按太溪穴,亦可收到一定的止血效果。

    结果:经1次治疗,治愈5例(鼻出血停止,鼻腔内出血点或溃疡、糜烂愈合);好转30例(鼻出血量得到控制)。有效率100%。

    体会: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可能由鼻病本身引发,亦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如外伤、血液病、血管病、动静脉血压增高、化学物或药物中毒、气压和湿度的异常、内分泌紊乱、心脏病、肝硬化、家族史等。

    中医学称“鼻衄”,认为是肺、胃、肝经热炽上炎,或肝、肾阴虚,或脾不统血而致鼻部阳络损伤,阴水亏损不能制阳为诱发鼻出血的“根源”。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补肾、调理三焦的作用。独取太溪对单纯性鼻出血可以达针到血止佳效。对于因外伤等原因所致者,尤其是中老年无原因的鼻出血,只可以作为应急方法,血止后还应专科进一步检查,不可草草行事,防止遗漏其他病症。

    山西 041600 洪洞县中医院 蔡晓刚

    (收稿日期:2002-03-25,赵昕发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