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10期
编号:11036873
单刺鸠尾致全身荨麻疹1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10期
     杜×,男,22岁。近1月来剑突下持续性憋闷,偶有气短,无其他明显不适,未做任何治疗。近日上述症状加重,查舌脉如常,辨证为中焦气机不畅,治疗以局部任脉鸠尾穴调畅气机。故用22号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患者自觉针感较强并向腹部放射,当留针至20分钟左右时患者自觉穴周皮肤有刺痒感,沿身体向上部。头部及双下肢蔓延。并有一过性口角发麻。头晕,立即拔针,很快发现患者出现全身散在性大量鲜红色小丘疹,直径约0.3cm,周围有红晕。测体温37.3℃,脉搏84次/分,律齐。诊断为胆碱能性荨麻疹。立即给予口服扑尔敏片8mg。维生素C片0.2g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又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1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入壶,至液体输注完毕,距起荨麻疹约1小时后丘疹消退,症状基本缓解。随访1周未见任何不适。

    分析:荨麻疹属于中医"风疹""隐疹"范畴,为变态反应性疾病。鸠尾是任脉的络穴,主治心胸中痛。咳喘逆气等病症,是临床常用的穴位。笔者多次使用该穴未有任何不良反应。经询问,患者平素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近日来未用任何药物,未进特殊食物,不存在常规致敏因素。全身荨麻疹确为针刺所致。《灵枢·经脉》曰:"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指出腹部皮肤瘙痒可取鸠尾穴治疗,但须用补法。在该例治疗中,笔者使用泻法,导致局部经气虚,故出现皮肤瘙痒。走窜等风象。同时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可刺激局部肌肉。神经。血管以及皮下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针刺该患者鸠尾穴,使患者局部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使抗组胺和乙酰胆碱能性物质释放增多,加之针刺激发了神经内分泌反应,故出现胆碱能性荨麻疹。提示针刺补泻对病情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临床应用时应予以重视。

    保定071000 解放军252医院中医科 姚会艳 吕霞

    (收稿日期:2001-12-28,马兰萍发稿), 百拇医药(姚会艳 吕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