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11期
编号:11036867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11期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1]。(2)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塞的住院病人;②均为首次中风病人;③没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④CT扫描脑梗塞的面积≥4cm2并连续在3个层面以上者。(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再次中风的患者;③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并脑血管病患者;④病程中不论何种原因死亡患者;⑤有其他继发性改变的患者(如出血并梗塞的患者);⑥颅脑各种术后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5%葡萄糖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急性期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者则予20%甘露醇125ml和(或)速尿40mg脱水降颅压处理,用药次数按不同病情处理。两组病人均从住院第1天就同时开始针灸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8天,即4周。

    2.1 治疗组

    (1)取穴 分别为颈部、上肢、下肢三部分。

    颈部:风池、天柱、缺盆。

    上肢及下肢取穴见表1。

    (2)针刺方法梅花针:在Brunnstrom第Ⅰ~Ⅱ级时,首先采用梅花针进行叩击。颈部:取从风池到天柱和缺盆三者间的连线;上肢:从头部风池穴开始,沿肩部前缘,经肩关节与胸大肌外侧缘之间,沿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腹中线之间,经肘窝中央曲泽穴,止于间使穴;下肢从髀关开始,沿股四头肌中线的伏兔、梁丘向下,经趾长伸肌的足三里、丰隆,止于悬钟,进行大面积、大范围、连续轻轻叩击,以皮肤色红为度,时间约10分钟。在Brunnstrom第Ⅲ级时则停止叩击。

    电针:选用国产G6805-2A型电针仪,取疏波或疏密波,频率为600次/分。具体做法为:按表1穴位排列顺序,在Brunnstrom第Ⅰ~Ⅱ级时采用序号1和2的连接法,上肢用屈肌组的穴位,下肢用伸肌组的穴位;在Brunnstrom第Ⅲ级以后则采用序号1和3的连接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