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11期
编号:11036851
新铍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11期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5年。单侧发病32例,双侧发病4例。

    2 治疗方法

    2.1 新铍针

    采用新型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症的新铍针,它包括针尖、针柄和针尾,针尖设在针柄的一端,针柄的另一端设有针尾,针尾上设有缺口,针尖呈剑头状,包括剑脊、剑锋和剑刃。新铍针通过对软组织损伤部位进行"解结",即用关刺、恢刺、短刺法以切割、松解、分离,以松治痛,可以治疗并根除下列病症,如腰背四肢的肌肉、筋膜、腱鞘、韧带、滑囊等软组织损伤形成的后遗症和压痛点以及颈、肩、腰、骶、髋、膝、踝趾关节的炎性疼痛和骨质增生。

    2.2 操作

    患者坐位,患肘平置于治疗台上,屈肘90度,术者循手阳明经筋分布范围,在肱骨外上髁、前臂、上臂触摸查清结筋病灶点(常在肱骨外上髁、前臂旋后肌腱弓等处查到痛性条索,即结筋病灶点肱骨外髁、手三里次),用紫药水做出标记。然后以结筋病灶点为中心螺旋向外,用碘伏消毒。消毒后覆盖消毒孔巾,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25%~0.50%利多卡因2ml,在结筋病灶点体表投影处注射一皮丘(解决进针疼痛),然后再垂直逐渐刺至结筋病灶点(此时,病人可有酸、麻、重、胀或疼痛感),再注入1~2ml局麻药液使其浸润(以减轻操作时可能出现的疼痛)。取Ⅲ型新铍针沿局麻针头探查的安全入路方向,垂直进针至结筋病灶点,以解结法,即改进的关刺、恢刺、短刺法进行操作(关刺法: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刮拨,以解除表层粘连;恢刺法:直刺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粘连组织中,直至深面,再用针尖向上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周边粘连,以松解减压;短刺法:对有骨膜下出血和渗出的患者,直刺结筋病灶点深层,做摩骨样切割,使近骨膜横络松解减压),松解横络,解除经脉卡压。术后用无菌干棉球在手术部位按压2分钟,并用无菌纱布敷盖保护2天。未愈者间隔6天可重复治疗。

    3 疗效观察

    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35例,占97.2%;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1例,占2.8%。本组36例全部有效。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

    4 体会

    本病的发病是由于前臂旋前位腕关节主动背伸时,不协调的急性或慢性牵拉劳损引起,实为附着于肱骨外上髁的一些肌或腱纤维不完全撕裂及骨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渗出物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疼痛。由于本病多属长期劳损所致,其反复损伤、修复多形成"横络",横络卡压经脉,故用普通调整经脉功能的毫针法、穴位注射法等,不能松解横络及其卡压,经脉气血就不能通畅,不通则痛。采用新铍针,以解结法对结筋病灶点进行挑割、松解,分离横络,从根本上解除经脉卡压,达到"以松治痛"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2-06-15,成平发稿), 百拇医药(刘春山 薛立功 张海荣 戴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