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42024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系统性硬化症4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中国针灸》 2006年第5期
     笔者自2000—2004年对4例系统性硬化症病人进行体针配合穴位注射及艾灸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个月。全部病例均经专科确诊为系统性硬化症。4例患者均为手指肿胀,四肢麻木,手足有寒冷感,遇寒加重;其中3例四肢麻木且疼痛,手足皮温较低,且出现硬皮症状。检查:(1)X线拍片提示肺有弥散性间质性纤维化;(2)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

    2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取肩醪、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八风。经常规消毒后,快速捻转进针,得气后,将G6805—2型电针治疗仪输出一组与肩髎、足三里相连,选择连续波,频率每分钟80次,电流缓慢调至病人能够耐受为止,留针25~30分钟。电针后予以艾灸,交替选用以上2~3个穴位,每穴3~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2)穴位注射:取曲池、阳陵泉,蜂毒注射液1 mL(含量0.5 mg)吸入5 mL注射器内,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每穴0.25 mL,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取内关、足三里,转移因子注射液2 mL(含量100 mg),注射方法同前,每穴注入药液1 mL。每周2次,连续注射1个月,以上穴位两侧交替应用。

    3 治疗效果

    4例患者中治疗1个月症状好转(四肢麻木基本消失,疼痛消失,硬皮症状消失,X线拍片提示心肺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3例,治疗2个月病情好转1例,未见异常。停止治疗后随访6个月均正常,临床效果满意。

    4 典型病例

    孙某,女,42岁,2002年11月22日就诊。主诉:手指肿胀,四肢麻木、疼痛,手足有寒冷感1年,加重1个月。病史:2001年12月首次出现上述症状,且疼痛遇热则缓,遇冷则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钙拮抗剂治疗,症状有所缓解。此次入冬后症状又有所加重,手脚出现硬皮,故来我院就诊。经X线拍片提示肺有弥散性间质性纤维化,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经上述方法治疗1个月,手指肿胀明显消失,手指皮肤恢复正常,又继续治疗1个月后,四肢麻木、疼痛明显减轻,又巩固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拍片提示心肺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5 体会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由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引起,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从内因看,气虚、卫外不固是根本;从外因看,与寒邪有关,寒邪侵袭引发气血凝滞,气血凝滞则血运不畅,脉络不通,故肢体疼痛、麻木。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针刺肩醪、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八风能激发经络之气,化瘀通络而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转移因子注射液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蜂毒注射液具有散寒止痛、祛风通络之作用。艾叶性温,所以能扶阳,又因气味的辛烈,故能通行诸经、调和气血以加强对此症的疗效。诸法配合应用,故临床疗效较好。

    (收稿日期:2005—11—15,马兰萍发稿), http://www.100md.com(刘媛媛 张伟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