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背景对针灸学的影响(2)
第1页 |
参见附件(427KB,3页)。
豕亥多讹……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复令铜人为式”。王惟一受命后同工匠一起,花费将近1年时间,用精铜铸造等身大铜人两尊,工艺精巧,仪如裸人,身高五尺三寸,其外壳分腹背两面,可以开合,扣起来是一个整体;体内脏腑齐全,体表外面标有经络腧穴及名称,不是用锥刀所刻,而是用一种错金(即镀金)镀写的。体内穴道灌入水银(有人认为是水),外表涂以黄蜡,将所注腧穴名称覆盖,以考核学生或医生的针灸技术;若刺中某个穴位,起针时则水银随针而涌,否则稍许偏斜,则针扎不进也。正如夏竦为《图经》作序中所云,铜人“内分脏腑,旁注谿谷,井荥所会,孔窍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第,疑者涣然冰释……肇颁四方……景式万代……”宋仁宗将其视为国宝,令一具置于翰林医官院,一具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靖康之变后,针灸铜人一具流入襄阳,不知所终,另一具也成为宋金议和条件之一被金人掳走。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视铜人为国宝。蒙古灭金后将针灸铜人运回大都(北京),放在太医院三皇庙中的神机堂内供人们观赏。因铜人出现缺损,1260年元世祖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对其进行修复,历时5年完成(《元史·方技工艺传》);“洪武初,铜人取入内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