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05339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李 澎
第1页

    参见附件(693KB,5页)。

     [摘 要] 分析当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主题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针刺疗法/方法;选穴;电针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2-0150-04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C

    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在康复过程中的明显作用已被世界公认。但是,综合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后,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对影响针刺治疗中风病疗效关键因素方面,如辨证取穴、施术方法等均未达成规范化实施方案,严重影响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如下。

    1 针刺取穴的随意性

    穴位是脏腑病证在经脉上的反应点和治疗点,对脏腑的特异性作用实际上反映的是穴位一脏腑间的特异性关系。穴位有其特殊的功能,与非经穴比较有显著的特异性,因此针灸临床是以腧穴为中心环节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对于选穴这一针灸取效的关键环节,目前针刺治疗中风的取穴方法主要有:

    1.1 辨经、辨位取穴

    长期以来,“治痿独取阳明”这~理论指导着临床选穴。欧阳八四认为“独取阳明”中的“独”字非“惟独”之义,而包含“主要”的意思。在治疗中取阳明经穴,可起灌其中土、营养四肢、补其阳明、化其痰湿之功,又可发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血行风自灭。但杨光福指出,病初阳明经证突出,病久则阴经证明显,取穴应观病中何经选择,故其按病位在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任脉或督脉分别选天泉、冲门、天鼎、环跳、髀关、上廉泉、哑门、神门等为主穴,再随症配穴。还有医者意在沟通阴阳两经,调整五脏功能和气血平衡,如陶静在上、下肢配穴时阴、阳经相间取穴,李玉玲则指出,应以刺阴经为主,并向阳经穴透刺。已有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针刺督脉穴在促使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上有较强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督脉为“阳脉之海”,纵贯项背腰脊而人脑,总括阳经气血,且与任脉相通,取一经之穴,可起到疏通多条经脉作用。所以,陈万福提出“治督七针”(百会、风府、大椎、筋缩、命门、腰阳关、长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93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