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5094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袁 青 余 瑾 靳 瑞
第1页

    参见附件(426KB,3页)。

     在经穴上。本法适用于机能减弱和退行性疾病。

    (2)重刺激手法,又称强刺激手法,进针后,轻轻提插捻转,找到酸、麻、胀、痛的感觉后,将针左右捻转提插,捻转角度较大,可以由180~360°角提插,幅度较大,以后每隔5分钟捻转、提插1次(或间隔一定时间),留针20~30分钟,出针不用手按针孔。本法适用于机能过度兴奋和亢进性疾病。

    (3)中刺激手法,是介于重刺激和轻刺激手法之间,适用于病情的衰退和亢进都不明显、体质一般的患者。

    靳老认为,针刺传统补泻手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的虚实为对象,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补泻手法的反应标准是行补法后因气血的充盛而有针下热的反应,行泻法后,因邪气的减退而有针下寒的反应。这与现代手法的酸、麻、胀、痛等神经感应标准有所不同,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方法。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操作时间较长;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操作时间较短。古今手法各有所长,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并存,根据具体情况,互参结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如靳三针之颞三针的针刺法即以古代徐疾方法及捻转方法中结合现代轻、中、重刺激组成,这样结合的结果,既可以提高针刺的疗效,又可使针刺操作更加实用和规范化。

    2 鉴古别今

    古今手法虽然可以互参和结合,但靳老明确指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反对不分任何补泻形式而将“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的观点等量齐观。

    《灵枢·九针十二原》最早提出了迎随之法:“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而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经后世逐渐发展,补法,是顺经脉取穴,进针时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斜刺;泻法则逆经取穴,进针时针尖迎经脉循行方向斜刺。该法本身是调节经气的方法,补泻在于针尖的方向,无所谓刺激轻重。其他如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疾徐补泻,皆是同一道理,至于“导气法”,其实质是“同精法”,补泻无形,专治乱气相逆之五乱症,也不宜分轻重,也分不出是补是泻。

    刺激强度因素简单,补泻手法因素复杂。补泻目的在于调阴阳、通经脉,以调理阴阳平衡状态为要;强弱刺激则以兴奋和抑制为转归,层次完全不同。刺激强度只可以作为一个参数,放在补泻手法的全过程中去考察和应用。

    针刺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应用,都必须以机体的反应性,包括得气感应和耐受程度为衡量标准,灵活运用。

    针刺刺激量的处理,当机体处于不利的抑制状态时,给予一定兴奋作用的手法刺激;当机体处于不利的兴奋状态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