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516051
感应、治神与针刺守神(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中国针灸》 2007年第5期
     故日神。”由于心在治神过程的参与与主导,对于相同气类相关事物的体悟则不再仅仅停留于“观于冥冥”(《素问·八正神明论》)的潜意识状态,而是“目明心开”“昭然独明”,将其提升到了意识与思维的层面上,在这个层面上,治神者能“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对感应的对象多了一层支配、驾驭的自由。

    这种天人感应、心物一元的认识论,一直被后世针灸医家作为不传的秘术继承下来,被视为针刺臻于极至、人于化境的理想境界。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头不可多灸策》中说:“然则善灸者奈何?静养以虚此心,观变以运此心,旁求博采以旷此心,使吾心与造化相通,而于病之隐显,昭然无遁情焉。则由是而求孔穴之开阖,由是而察气候之疾徐,由是而明呼吸补泻之宜,由是而达迎随出入之机,由是而酌从卫取气,从荣置气之要,不将从手应心,得鱼兔而忘筌蹄也哉!此又岐黄之秘术,所谓百尺竿头进一步者。”这是对中医治神理论最具代表性的阐述。

    3 针刺守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道,易陈而难人,粗守形,上守神。”千百年来,针刺守神一直被视为上工(高明医生)才能达到的至化之境,是针刺治病的技术环节,建立在气所具有的感应之上。人文方面的学者认为:“在中国人看来,‘感’实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亲近、沟通、交流、启动、触发、融合,是生命对生命的烛照、徜徉、畅现的气之审美的过程。‘感’的基础在于:人与物都是气所化生,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感’,最终达到生命与生命融为一体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