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15605
针药并用治疗肠粘连团块30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针灸》 2007年第8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581-01

    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识码:B

    从2000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肠粘连团块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8岁,平均28.5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0年。致病原因为阑尾炎术后15例,小肠术后4例,胆囊、胃术后各1例,原因不明9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

    1.2诊断标准

    ①有腹腔手术史;②进食不易消化饮食,受凉后易出现腹痛、腹胀、恶心;③腹痛特点为牵拉性疼痛,挺胸突腹时加剧,痛位固定,腹痛部位可触及包块、有压痛;④B超检查有肠粘连团块;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腹部肿块;⑥手术引起者,提拉手术疤痕处可加剧疼痛,腹膜炎引起者,粘连点亦常有提拉痛。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①肠粘连团块痛点:即提拉腹壁时的痛点;②肠粘连团块B超腹部定位点。

    2.2 针法

    成人选用40 mm毫针,体质肥胖者可选用50 mm毫针;儿童腹壁薄,选25 mm毫针。

    (1)肠粘连团块痛点进针:进针25 mm左右时,慢进针,针至腹膜时有扎在纸上似的一种反跳感,此时,用押手的食指、中指和刺手的中指把针周围的皮肤向外绷紧,然后刺手单方向捻针,将针尖处的组织缠绕住,而后,押手用力向下压,刺手持针向上提针,此时粘连处已被撕开,然后倒转几转,针向下再刺一点,再向上提针,即出针。针刺的针数视粘连的面积和粘连的程度而定,有的1次针1针,最多针4~6针。

, 百拇医药     (2)肠粘连团块B超定点处进针:用50 mm毫针从团块左右两边以30°角,向团块中心方向斜刺入25~37 mm,然后两手各持1针向相反方向捻针,将针尖处的组织缠绕住,同时快速将针抽出,以撕扯开团块左右两边的粘连;出针后再从上下两边依前法针刺1遍,以撕扯开团块上下间的粘连。

    两法的作用差别:前者是从垂直角度,将肠粘连团块深浅不同层次的粘连撕扯开;后者是从水平位将团块四周不同方向的粘连撕扯开。两法交替使用,可使肠粘连团块各个方向的粘连得到松解。隔日治疗1次。针刺5次后腹痛无缓解,B超复查团块无变化者,不宜再针。

    2.3 中药

    消癥化结汤组成:水蛭粉2 g冲服、三七参粉3 g冲服、三棱6 g、莪术6 g、皂刺10 g、党参20 g、白芍30 g、甘草15 g、白及12 g、陈皮15 g。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

    3 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痊愈:B超复查,腹部肠粘连团块消散,腹痛、腹胀消失,腹部无压痛,触诊腹部柔软,无癥块,计10例;有效:B超复查,腹部肠粘连团块缩小,腹痛、腹胀减轻,计8例;无效:B超复查,腹部肠粘连团块未缩小,腹痛、腹胀无减轻,计12例。

    治愈病例中,针刺3次,服药6剂者5例;针刺4次,服药8剂者3例;针刺5次,服药10剂者2例,经B超复查治愈而停针药。有效及无效病例,均针刺5次,服药10剂后复查B超未愈而停针药。针刺5次未愈者不宜再针。

    4 体会

    山西省著名针灸专家师怀堂老师早年即用针刺治疗肠粘连团块,笔者受其启发在学习师老经验的基础上,临床中发现肠粘连团块尽管最敏感的痛点是其粘连牵拉力最大之处,应予解除,但团块是由其周围组织多处粘连形成的,所以光治最痛点还不够,只有将粘连处全部松解才能治愈。笔者采用水平位,从肠粘连团块四周进针,同时向相反方向牵拉以撕开粘连处,与师老垂直进针,分深、浅不同部位撕开粘连结合应用,能从各个方位将粘连包块全部松解,达到治愈目的。

    在病例选择上,笔者曾同普外科专家交流,他们说:“严重粘连病例其粘连带坚固,用手术刀才能切开,毫针不易拉开”。所以笔者选择粘连团块较小,无肠梗阻病史病例,针刺效果好。其中有的团块能全部消除;有的团块缩小,其粘连处部分撕开;大面积粘连者效果差。针刺5次不能治愈者不宜再针,腹腔有炎症者暂不宜针。消癓化结汤配合针刺时服用,可使肠粘连团块已撕开处的破损加快愈合,减少其再次粘连的机会,同时本方有逐瘀活血、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作用。故针药合用获良效。本疗法痛苦小,无副作用,安全有效,便于门诊操作,有利于推广。

    (收稿日期:2007-01-16,齐淑兰发稿), 百拇医药(田 侃 田 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