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79615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辨证周期疗法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尹 燕 张婷婷
第1页

    参见附件(188KB,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辨证论治 中药周期疗法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有学者研究认为妇女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由低到高的变化与肾阴肾阳的转化有关。肾之阴阳有调节和维持全身各脏腑阴阳的协调平衡,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作用。因此可根据阴阳消长制定调经周期疗法。笔者认为原发性痛经也可以用中药周期调理,且不仅表现在用药选择方面,还表现在服药时辰上[1]。试探讨如下。

    1痛经—气血—月经节律

    《本草纲目》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景岳全书》曰:“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可见,古人已明确认识到月事与月相同步,与月亮的盈亏相关,具有周期节律性。《灵枢·岁露论》又有:“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人乃气血津液之统一体,其气血盛衰犹如月之阴晴圆缺。朔月时,气血空虚,到了上弦月,气血逐渐旺盛,至月满时,气血则达到非常充实的阶段,以后就逐渐减弱;到了下弦月,气血更弱,而到晦月时,气血衰弱至极,又开始下一个循环。痛经者,究其病因,多由气滞血虚而引起。气滞不通则痛,血虚不荣则痛。对于原发性痛经,常见于年轻少女,由于禀赋素弱,肾气未充,血海不盈,气血亏虚或血不循常道,脉络阻滞而痛。因此,痛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症状,而是一个周期性发作的病症。

    2易经—阴阳—时辰

    在古代科学未分化以前,医学和易学源出一家。《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就是在《周易》的影响下结合医学实践而形成的。中医学不仅承袭《易经》阴阳的理论,而且在《黄帝内经》成书二千余年来对阴阳学说不断发展,又丰富了《易经》哲学的阴阳理论,建立了人体的阴阳稳态观。《黄帝内经》认识到阴阳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所以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四时变化,适合自然规律,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机,并告诫人们“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时间特性,以时间统摄空间。《素问·生气通天论》道:“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即若人体的阳气在一天中逐渐向阴的转化的过程。《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揭示了疾病在一天中变化的基本规律。辨识疼痛发作的时间规律,在临床辨证和治疗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若每天午后到傍晚之时疼痛,从昼夜阴阳顺接规律看,属阴气始发,阳消阴长阶段。固多与阴邪有关,如湿邪、瘀血等,午后得阴气相助,阻遏阳气则疼痛发作。治法上应急则祛邪,痛减后可固本,滋补脾肾。根据十二经脉流注的昼夜节律,以两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均与相应的脏腑相配,即痛经发生在半夜到清晨多属肝木,在上午多属脾土和胃,在午时多属心火旺,在午后当责膀胱和少阴肾经,在傍晚当属心包经。例如肾与酉时相应,即17~19点,若原发性痛经属肾阳虚者,腰膝酸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