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
关键词 表里双解法 小儿外感高热症胡克明
先父胡克明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浙江省级名中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用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疗效较好,笔者收集了其治疗本病的10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4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病人,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4岁,其中4个月~18个月16例,2~4岁40例,5~7岁27例,8~lO岁10例,10岁以上11例;病程l~2天39例,3~4天42例,5天23例。104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学》中小儿外感高热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不相同,或伴有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食、脉数等症。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石膏(先煎)10~30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有咳嗽咽痛者加前胡、牛蒡子,苔腻湿重者加茵陈,偏于表寒证者加荆芥、防风、白芷。每日1剂,水煎服。婴幼儿取药汁50~100ml,宜少量多次频服,可适当加冰糖调味;儿童取药汁100~200ml,每日3次分服。并对患儿每6小时测体温1次作记录。病情稳定的患儿可服完3剂再来门诊复查,若出现体温上升、症状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求治。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治疗1~3天后,104例中85例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例显效(高热已退,或体温已接近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10例有效(高热已退,主要症状部分消失);5例无效(高热不退,症状无明显改变),无效患者均为高热并发肺炎者,转西医儿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5.2%。
4 病案举例
曹某,男,2岁。2002年8月3日初诊。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今天因症状加重而来求诊。刻诊:神志清,体温39.8℃(肛),面赤无汗,咳嗽痰少色白,轻度鼻塞,流涕浊,咽痛,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脉数。诊断为外感高热症。证属表寒里热。治宜表里双解。处方:石膏15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前胡、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水煎服。1剂后体温下降至38℃,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余症消失。
5 体会
, 百拇医药
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偏盛,感受外邪极易化热,又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得病后变化多端且迅速,若不及时诊治,易诱发变证,甚至出现抽搐、厥逆等危象。小儿外感高热症病机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故治疗采用表里双解法,方中重用甘辛大寒之石膏,清解气分实热,清肺透热达表,为君药。柴胡气质轻清,透表清热,疏肝升阳;黄芩苦寒味重,直折内盛热毒,两药相伍清里透表,和解表里,共为臣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除烦;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羌活、桔梗为太阳引经药,引热下达;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疏风散热、清肺解毒、表里双解之功。由于药证相符,取效较捷。方中石膏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热象高低酌情增减,并根据体质因素灵活掌握,若见小儿形瘦、体虚或脾虚、便稀者一般予10g即可获效。若加大剂量,石膏苦寒伤胃,常适得其反,不仅体温不降,还会发生变证。
服药困难是儿科的一个特点,婴幼儿更为突出。家长在药汁中可加少许冰糖调味,并采用每次5~IOmI频服。若小儿因高热出现服药即吐现象,此时可用灌肠方法。灌肠用药每次30ml,药汁温度为37℃,患者需排空大便,取侧卧位,臀部稍抬高10~15cm。将3号导尿管或吸氧管前端涂上润滑油,缓缓插入患者肛门,插入深度5~10cm,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结束后再保持侧卧位10分钟。1天灌肠3次,亦可获得较佳疗效。, 百拇医药(何素芬)
先父胡克明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浙江省级名中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用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疗效较好,笔者收集了其治疗本病的10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4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病人,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4岁,其中4个月~18个月16例,2~4岁40例,5~7岁27例,8~lO岁10例,10岁以上11例;病程l~2天39例,3~4天42例,5天23例。104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学》中小儿外感高热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不相同,或伴有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食、脉数等症。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石膏(先煎)10~30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有咳嗽咽痛者加前胡、牛蒡子,苔腻湿重者加茵陈,偏于表寒证者加荆芥、防风、白芷。每日1剂,水煎服。婴幼儿取药汁50~100ml,宜少量多次频服,可适当加冰糖调味;儿童取药汁100~200ml,每日3次分服。并对患儿每6小时测体温1次作记录。病情稳定的患儿可服完3剂再来门诊复查,若出现体温上升、症状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求治。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治疗1~3天后,104例中85例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例显效(高热已退,或体温已接近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10例有效(高热已退,主要症状部分消失);5例无效(高热不退,症状无明显改变),无效患者均为高热并发肺炎者,转西医儿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5.2%。
4 病案举例
曹某,男,2岁。2002年8月3日初诊。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今天因症状加重而来求诊。刻诊:神志清,体温39.8℃(肛),面赤无汗,咳嗽痰少色白,轻度鼻塞,流涕浊,咽痛,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脉数。诊断为外感高热症。证属表寒里热。治宜表里双解。处方:石膏15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前胡、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水煎服。1剂后体温下降至38℃,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余症消失。
5 体会
, 百拇医药
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偏盛,感受外邪极易化热,又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得病后变化多端且迅速,若不及时诊治,易诱发变证,甚至出现抽搐、厥逆等危象。小儿外感高热症病机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故治疗采用表里双解法,方中重用甘辛大寒之石膏,清解气分实热,清肺透热达表,为君药。柴胡气质轻清,透表清热,疏肝升阳;黄芩苦寒味重,直折内盛热毒,两药相伍清里透表,和解表里,共为臣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除烦;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羌活、桔梗为太阳引经药,引热下达;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疏风散热、清肺解毒、表里双解之功。由于药证相符,取效较捷。方中石膏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热象高低酌情增减,并根据体质因素灵活掌握,若见小儿形瘦、体虚或脾虚、便稀者一般予10g即可获效。若加大剂量,石膏苦寒伤胃,常适得其反,不仅体温不降,还会发生变证。
服药困难是儿科的一个特点,婴幼儿更为突出。家长在药汁中可加少许冰糖调味,并采用每次5~IOmI频服。若小儿因高热出现服药即吐现象,此时可用灌肠方法。灌肠用药每次30ml,药汁温度为37℃,患者需排空大便,取侧卧位,臀部稍抬高10~15cm。将3号导尿管或吸氧管前端涂上润滑油,缓缓插入患者肛门,插入深度5~10cm,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结束后再保持侧卧位10分钟。1天灌肠3次,亦可获得较佳疗效。, 百拇医药(何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