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舌觉异常的辨治
摘要 辨舌觉属祖国医学中“舌诊”范畴。舌觉能较迅速地反映心、脾、胃等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舌觉的辨析,可以审病因,察病机,辨八纲,明病位,定脏腑,测气血,估津液,立治则,议用药,判预后。所以,舌觉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舌觉 舌诊 辨证
舌觉是指舌体的主观感觉,包括甜、淡、苦、酸、涩、辛、咸及麻、腻、痛、痒、胀、冷、热等自体感觉。前者称为舌的味觉,又称之为口味;而后者则称为舌的痛温觉。辨舌觉属于祖国医学诊断学中“舌诊”的范畴。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舌诊”,但主要重视观察舌质与舌苔,而对舌觉则考虑较少,论述也不多。笔者不揣浅陋,结合临床体会,试谈舌觉辨治,以期补舌诊之不足。
1 历代有关舌觉的论述
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口甘”、“口苦”、“舌痛”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又云:“有病口苦,……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由此可知,《内经》中已对舌觉改变引起重视,更可贵的是指出发生舌觉变化的原因、机理及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开舌觉辨治的先河。
《伤寒论》中亦多处论及舌觉异常情况,如224条“三阳合病,……口不仁”,指出了“口不仁”(即语言不利,舌不知味),由于胃热充斥,津液被灼所致;又如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这里把“口苦”作为少阳病的主证之一,以说明少阳之腑为胆,胆热上蒸则口苦。226条提到阳明病经证误治后,出现“咽燥口苦”,为里热上冲。这里例举的264条与226条都有“口苦”,但前者为胆热上蒸,后者为阳明经证误治后里热上冲,同一口苦,病机不同。
继《内经》、《伤寒论》之后,历代医家均有所阐发。如《中藏经·论胆》有“胆胀则舌下痛”的记载;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多次提及“口苦”、“口不知味”、“口淡”等舌觉的变化,说明或为饮食不节、或为劳役所伤、或为阳气不伸、或为胸中有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口舌门》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06 字符。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娣団剝浼�闂団偓鐟曪拷 2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