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598
针刺夹脊穴合围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25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
针刺夹脊穴合围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25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刺疗法 围刺 刺络 拔罐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故表现为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自2005年至今,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围刺、刺络拔罐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本病25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2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两组共50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所有病人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病灶在胸、腰、背部18例,上肢3例,下肢2例,头面部2例。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病灶均在胸、腰、背部。治疗组中患者疱疹发于腰肋部,兼见口苦,头痛,眩晕,心烦易怒,或目赤面红。苔黄或干腻,脉弦数,诊为肝胆火盛型,有17例。疱疹发于胸面部兼水疱溃破淋漓,疲乏无力,胃纳不佳,中脘痞闷。苔黄腻,脉濡数,诊为湿热毒邪型,有8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针刺治疗: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在相应的同侧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用泻法,同时在带状疱疹的头部和尾部进行斜刺,针尖朝向病灶中央,辅以电针密波20分钟。辨证加减:如肝胆火盛型加行间、侠溪、风市、血海。如湿热毒邪型加内庭、阴陵泉、外关。均用泻法。出针后,在局部用皮肤针点刺,如有较大水疱,可用三棱针在疱疹底部点刺排液,在局部或痛处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有少量出血或皮肤表面有黯紫色为主。②药物治疗:每日静滴阿昔洛韦0.5g;疱疹未破时搽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已破损用6.5%的新霉素溶液湿敷。

    2.2 对照组:药物治疗如上。如疼痛严重加消炎痛片每次5mg,每日3次。

    两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3.1 疗效标准:治愈:皮损修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损修复,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损及疼痛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25例中,治愈2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5例中,治愈2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但治疗组患者的皮损修复及疼痛时间大大减少,远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4 病案举例

    陈某,女,72岁。2007年5月8日初诊。右胸肋部及背部出现簇状红色丘疹及水疱,成带状排列,局部痛剧7天,伴有口苦。苔黄腻,脉弦数。取夹脊穴合局部围刺后再刺络拔罐,疼痛明显减轻,经10次治疗后,皮损完全修复,疼痛消失。

    5 体会

    带状疱疹多因肝胆火盛或脾胃湿热邪毒内蕴,复又感受火热时邪而致。针刺相应的夹脊穴,以通调督脉与膀胱经之阳气,经络得通,正气得助,通则不痛[1]。行间、侠溪分别为肝胆之荥穴,两者相配能清泻肝火,凉血散邪;血海配风市宣通血脉,祛风除邪。内庭清脾胃之热毒;阴陵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外关祛风散邪,此三穴相配清除湿热,驱邪通络。古人云:“宛陈则除之”。用三棱针点刺排液,配合刺络亦起到泻热、活血、消肿之效。配合拔罐可使血出邪尽,疏泄瘀滞,缓解疼痛,加速疱疹干瘪修复,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6 参考文献

    [1]张慰民.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

    收稿日期 2008-09-25, 百拇医药(胡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