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749386
温肾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朱小区 戴海东 曹家麟 吴春明 欧阳钦
第1页

    参见附件(123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温肾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温肾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67.3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重指数(22.54±1.26 vs 25.41±1.24),腰臀比(0.69±0.05 vs0.78±0.06),瘦素(7.12±1.89 vs 8.76±2.84),胰岛素(10.28±3.72 vs 13.12±3.8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2.94±0.61 vs 3.87±0.72),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P均<0.05。结论:温肾方可以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关键词 温肾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升高是影响该病病变程度的主要因素[1]。本文旨在探讨温肾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期验证疗效及推断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1 临床资料

    全部103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5~48岁,平均40.2±12.5岁;病程5月~9年,平均38.2±10.5月。其中轻度脂肪肝18例,中度25例,重度11例;肥胖31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9~53岁,平均37.7±10.8岁;病程3月~8年,平均45.1±15.7月。其中轻度脂肪肝11例,中度26例,重度12例;肥胖28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脂肪肝分级、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病例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2],经CT证实并分级,除外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合并症。同时排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温肾方治疗,温肾方组成:仙灵脾、肉苁蓉各20g,小茴香10g,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石菖蒲、泽泻、焦山楂各12g。由本院制剂室统一水煎制成300ml,分两袋包装,早晚加温后分服;对照组给予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1日3次。两组治疗期间,予以合理地饮食指导及中等强度运动。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指标: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检测,采用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m)/臀围(m)进行计算;放射免疫法同批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瘦素(LEP),并依据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BG(mmol/L)×FINS(μg/L)/22.5;另作空腹血糖(FBG)、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检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血脂基本正常,肝/脾CT比值>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或ALT、AST和/或GGT下降>50%,血脂下降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肝/脾CT比值改善1个等级;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未恢复正常但ALT、AST和/或GGT下降≥20%,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肝/脾CT比值有所改善或无变化;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无改善或加重,血脂未达到上述要求,肝/脾CT比值无变化。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7.04%,高于对照组的67.35%(P<0.05)。

    3.2.4 不良反应:服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讨论

    目前许多研究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NAFLD患者机体对瘦素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产生。胰岛素抵抗通过促使外周脂肪分解增加和肝细胞脂肪蓄积,同时诱导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因子敏感性增高。瘦素能促进内脏脂肪的分解,使游离的脂肪酸浓度增加,干扰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使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能力降低并削弱胰岛素的生物效应[4]。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减轻瘦素及胰岛素抵抗可显著改善NAFLD[5]。中医学对NAFLD病因的认识,多认为该病由饮食、情志、湿热疫毒或素体因素等引起,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失调,湿、痰、瘀互结。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诸阳之本,脏腑功能活动都要依赖其激发和推动。若阳气不足,可致脏腑功能不足,水谷精微不化,进而水湿、痰浊、瘀血等停聚于脏腑、经络之间,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同时温补肾阳则可调节脏腑功能,并可使水湿得运,痰浊得化,瘀阻得通。温肾方以仙灵脾、肉苁蓉为君药,温补肾阳;小茴香温补肾气;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阴中求阳并制阳燥;佐以石菖蒲、泽泻化痰利湿,焦山楂化瘀助运。共奏温肾助阳,温运化浊之功。通过临床观察,本方可以降低瘦素水平和减轻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它治疗NAFLD的作用机理之一。同时,临床中在其他治疗基础上辨证应用温补肾阳法,对缩短脂肪肝病程,提高疗效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本研究可为NAFLD的治疗提供思路,同时可为今后研究本病肾阳虚的病因及其治法提供科学依据及基础。本方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5 参考文献

    [1]胡中伟,郭家伟,邓西龙.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关系[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