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临证治法心得
关键词 脾胃病 中医治法 中医药疗法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故笔者治疗脾胃病,常采用多种治法,并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用药,获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1 化湿和胃法
用于脾胃湿热型,证见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濡数。常见于慢性胃炎。治当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以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米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玫瑰花、绿梅花理气化湿而不伤胃阴;竹茹、黄芩、浙贝、郁金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加减:胃痛甚加白芷、制九香虫、徐长卿;大便不畅加枳壳、生白术;口苦口臭加石斛、石菖蒲、佩兰;肠化加蒲公英、香茶菜。
2 利胆和胃法
用于胆胃郁热型,证见胃脘不适、灼热吞酸、口苦呕恶,咽喉不适或咽部梅核气,嗳气便干。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常见于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治当利胆和胃、清热降逆,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青蒿、黄芩、郁金、蒲公英清少阳胆热;竹茹、半夏清胃降逆;碧玉散导胆热下行,又利湿和中;木蝴蝶、绿萼梅、川朴花、大腹皮理气和胃运中;生谷芽养阴疏肝利胆。加减:苔白、热邪不甚去碧玉散,改海金砂;大便干加生白术、枳壳;寐差加青龙齿、夜交藤、合欢皮;泛酸加浙贝、乌贼骨、煅瓦楞子;胆石症加穿山甲、路路通。
3 清热和胃法
用于肝胃蕴热型,证见脘腹不适,泛酸嘈杂,嗳气时作,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