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296
二说“五味”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3期
     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五味有食之五味和药之五味。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五味调和,则脏腑各有所归,人体就健康,五脏的功能发挥就正常,此生理之常也。五味之味,各走所欲之脏之经。如辛入肺经,能散能行;酸入肝经,能收能涩;甘入脾经,能升能缓;苦入心经,能泻能燥;咸入肾经,能软坚能润下。即所谓“嗜味不同,各有所喜”。若五味偏盛,易致脏腑功能紊乱。故《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至于药之五味者,五味子可谓是代表。中药之中,五味齐全者,当数五味子,而且五脏皆治。李时珍说五味子酸咸入肝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本草备要》认为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敛肺气而滋肾水”。可见,五味子有益气敛肺、生津止渴、滋肾涩精、宁心安神之功。《金匮要略》中小青龙汤、小青汤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皆用其“酸”以敛肺气,既制方中辛散之性,又寓宣降开合之意。笔者用治气阴两虚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将五味子配以西洋参、北沙参、太子参收敛肺气,加黄芪益脾气,以增摄血之功。本品宜“碎”,入煎剂要捣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张锡纯认为这样可使“以其仁之味辛,与其皮之酸相济”,提高疗效。

    收稿日期 2008-12-18, http://www.100md.com(李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