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端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疗法 端提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笔者采用推拿端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观察其三大主要症状、功能和心理方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针刺疗法治疗的40例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25~65岁,平均53.2岁。病程0.1个月~5个月,平均1.1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②头晕症状,具有阵发性、可逆性和复发倾向,头颈的屈伸或旋转可以诱发头晕。③旋颈试验阳性。④颈、枕部疼痛。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⑥年龄25~65岁之间且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②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③合并有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者。④伴有严重高血压者。⑤伴有高脂血症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推拿端提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用轻柔一指禅推法在颈部两侧操作8~10min,再用扌衮
法、拿揉法施术于肩背部,治疗8~10min,力求颈肩背肌肉痉挛解除。医者站于患者侧外方,医者先分别选择点按风池、风府、天柱、百劳、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穴。点按后,患者仍取坐位,颈椎前屈15°左右,术者一手臂屈曲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手掌扶于对侧颞枕部,另一手手掌托扶患者头枕部,两手缓慢、均匀、持续从下向上用力托起,并以小角度左右摆动患者头部3~5遍,以患者感到舒适灵活为度。然后纵向持续向上牵引1~2min,在持续牵引的终末,予以一个加大力量的、突发性的、快速的向上拨伸且维持3~5s,然后复位,再迅速突发力向上拨伸,如此重复5~7遍。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2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操作方法:选穴:百会、风池、天柱、百劳、养老(百会除外均双侧)。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穴位,进针后行捻转补法得气,同侧的天柱和百劳接电针,共两组,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共做10次。
2.3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②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评分。③两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参数。
2.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基本缓解,阳性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有较明显减轻,但未达到显效程度;无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3.2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3.3 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积分值比较:
颈性眩晕患者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4],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对两组积分值作比较,见表2。
3.4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见表3。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亏损、筋骨衰退是内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气血不能上奉而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4]。王楚怀等[5]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是发病的基础,而颈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失稳及由此产生炎性病变对椎动脉周围神经的刺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娄思权等[6]研究数据显示,椎动脉颈椎段在C1~C6横突孔内纵向上行,其孔外侧位于钩椎关节的前外方及小关节的前下方,钩突至椎动脉间距平均在0.74~0.87cm,故颈椎的退行性变、钩椎关节及小关节突的增生、颈椎失稳、造成椎体旋转或侧摆移位、椎间盘的侧方突出、上关节突向前移位,均可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的弯曲及狭窄。转颈时健侧椎动脉引起生理性压迫,可明显加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7]。
本临床观察表明,推拿端提手法的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表明推拿端提手法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亦具有比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扳法更好的操作安全性,且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疗法。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经推拿端提手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效果更好,这可能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有关。相比针刺时疼痛明显,患者依从性差,推拿端提手法具有操作简单,无疼痛,疗效肯定的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5 参考文献
[1]赵定麟主编.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5-128.
[2]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1993:24-25.
[4]张清,孙树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4):59.
[5]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
[6]娄思权,王楚怀.更深入地进行颈椎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398.
[7]韩伟,欧阳甲,刘克,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77-78.
收稿日期 2008-11-21, 百拇医药(陈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