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908491
疏调气机助湿运化 汗利两解辟邪出路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1期
     摘要 作者把“绍派伤寒”名医何炳元有关湿温病的论治经验加以归纳整理,试图更好地理解、把握何氏对湿温病的论治思想和用药经验,以便推广何氏的特色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绍派伤寒 何炳元 湿温病 治疗经验

    何炳元(186l—1929),字廉臣,“绍派伤寒”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医外感病“寒温兼融”思想的倡导者。何氏秉承家学,医技卓越,著述等身,曾致力于叶桂温病学说之研究,进而把吴医温病学理论与“绍派伤寒”理论相贯通,融伤寒与温病理论于一炉。何氏主张以六经辨温热病,并商榷采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在伤寒、温病辨治的融合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曾悉心于叶桂、吴贞、俞震、吴瑭、石芾南、王孟英、陆懋修等诸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并随师樊开周临诊,渐得心传。何氏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本,斟酌古今,参以西方医学之见,治疗手法注重灵活多变,其辨证、处方细腻严谨,医学技艺炉火纯青[1]。

    湿温病,何氏亦称之为湿温伤寒或湿温兼寒,为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初起以恶寒少汗,身热不扬,体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夏秋雨湿炎热季节。由于江南时令气候的特异性,何氏认为,吴、越之地温热卑湿,外界湿热之邪很容易侵袭人体,而导致湿温病的发生。湿温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多发于首夏及初秋两时。发于首夏梅雨蒸时者,为春温伏热;发于仲秋桂花蒸时者,为夏暑内伏。湿温病的病因病机多由梅雨季节外界湿邪熏蒸,湿邪侵犯人体,潜伏于体内,积久而化温,又因新感暴寒而引发;或夏季暑湿之邪感人,伏于体内,因外感寒邪而诱发。其中湿邪、温邪、暑邪为伏邪,而外感寒邪为新邪,伏邪与新邪兼夹而发,寒、湿、温(暑)三气杂合而致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