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濂对《伤寒论》的研究与传承(1)
摘要 潘澄濂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其学术观点对于当今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他对六经辨治的领悟,对仲景论治经验的临床应用与发挥,介绍其在《伤寒论》研究领域的建树和传承。关键词 伤寒论 潘澄濂 中医学术发掘
笔者有幸跟随潘澄濂老师门诊抄方,整理文献,得益恒多。值此潘老诞辰百年之际,就其对《伤寒论》的研究与传承作一介绍,以志纪念。
1 探赜六经,辨治精髓得其要
潘老于1929年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回家乡温州,开办了永嘉中医诊所,并创办温州中医学社。诊治讲课之余,潜心研究仲景《伤寒论》,编写了《伤寒论新解》一书。潘老对《伤寒论》的研究,能探赜索隐,领悟其基本精神。他说,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精神,就是以三阴三阳为纲领,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外感热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三阴三阳六经内容包含了经络、脏腑、气血、营卫,所述阴阳,统率寒热、虚实、表里,为临床辨证的定病位、审病因、辨属性、分虚实,确立了纲领。他十分赞赏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以三阴三阳作为判断发病的总纲,将原文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列为开卷第一条,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他说,辨证论治是《伤寒论》的精髓所在,柯氏突出了仲景的辨证心法,提示辨别阴阳诊治的重要性,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潘老认为,《伤寒论》的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辨证规律,另一方面是论治法则。
他说,仲景六经辨证,就是对各种疾病从四诊所得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归纳,抓住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6个不同类型的突出证候,结合其他一般症状体征,借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属性,作为治疗依据的一种逻辑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