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96110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7期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胆热脾寒 中医药疗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该方历代均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本方证却屡见不鲜,兹探究如下。

    1 方解释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萎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清代御医黄元御认为,此为少阳坏病人太阴之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故胸胁满微结;脾虚湿生,肝气郁遏,故小便不利;胆火逆升,刑克肺金,是以渴生;但胃气上逆未甚,故不至于作呕;相火逆升,故头汗出;营卫交争,故往来寒热;君火相火逆升发泄,是以心烦。此为少阳之经而传太阴之脏,表里俱未解之证。
, http://www.100md.com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黄芩疏通胆木而清泻相火,桂枝、栝蒌根升达肝木而清肺金、润燥渴,干姜、甘草温中而培土,牡蛎除满而消结。

    2 明病机,抓主证

    黄元御认为,此证病机为脾虚土败,胃气上逆,胆木壅遏,相火上炎所致,证见上热中寒,外显少阳太阳之郁热,内隐太阴厥阴之滞陷。这与当代名医刘渡舟教授提出的胆热脾寒的见解颇为一致,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当明辨病机,抓住口苦便溏为主证。刘老认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辨其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则。刘老认为,火之味为苦,而其他经络之火甚少出现口苦之证,惟有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郁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所以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主证。而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白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
, http://www.100md.com
    3 临床应用

    关于本方的临床应用,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

    “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临床运用该方,应当理解方义,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该方之义,主要以柴胡、黄芩清利肝胆,以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而桂枝则有升达肝木的作用。临床应用之时,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可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则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若不能掌握药量调整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

    4 病案举例

    金某,女,63岁。2010年2月26日初诊。患者觉口苦口干数月余,曾服用清热类中药十余剂效果不显,半月前因过食油腻,更觉口苦口渴,兼见四肢乏力,双足踝冷,不欲纳食,稍多食就觉腹胀难消化,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淡、尖红、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胆热肝郁,脾虚湿盛。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生白芍、丹皮、天花粉、牡蛎、茯苓各12g,黄芩、桂枝各8g,生米仁15g,法半夏9g,山楂30g,干姜、生甘草各5g。3剂后,口已不渴不苦,大便正常,唯稍有腹胀,故予柴胡、桂枝、干姜各8g,黄芩、生白芍各4g,生甘草5g,茯苓12g,生米仁15g,法半夏9g,山楂30g。又进3剂后,诸症均除。

    按:本例患者虚火上炎之证明显,但平素脾虚,故只服清热之品,则久治不愈。笔者抓住口苦腹胀为主证,辨其为胆热脾寒,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药证合拍,故取速效。虚火可以速降,然而脾虚不可能骤愈,故予数剂调养脾胃而愈。, http://www.100md.com(陈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