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7年第3期
编号:173075
董幼祺调肝法运用经验撷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3期
平肝,肝火,肝气,1理论释微,2临床应用,3体会
     张 滢 董幼祺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董幼祺调肝法运用经验撷萃*

    张 滢1董幼祺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董幼祺基于小儿“肝常有余”的特点,在灵活运用调肝法治疗幼科疾病方面独具特色。文章结合具体病证,总结了董幼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调肝法的辨证施治要点和经验。

    调肝法 董幼祺 名医经验

    董幼祺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董师秉承董氏家学,积累临证学养,医声卓著。兹浅析董师活用调肝法治疗小儿疾病三则,以飨同道。

    1 理论释微

    儿科调肝之法,多以“肝常有余”为立法依据及理论基础。小儿“肝常有余”之说,源于北宋钱乙。此后历代医家对此也多有论及,如金元时期朱丹溪总结概括出“小儿易怒,肝病最多,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明代万全明确提出小儿“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在治疗上也指出“肝有泻而无补”。综观诸家之言,幼科调肝法多以泻有余为主。

    在结合前贤之说与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董师认为“肝常有余”最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提示小儿在疾病的发展转归上易为实变,在临床上可见到肝气易实、肝火易旺、肝阳易亢、肝风易动的特点,如肝气有余,克伤于土,或火热伤肝,引动肝风之证,或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等。而另一方面“肝常有余”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有生机旺盛之意。因而,董师指出,在临床治疗上,要善于把握小儿的病变特点,对“肝常有余”产生的疾病既要平肝泻热,也要注意养肝护肝,有余则当疏泻,不足则以调护为治则矣。

    因此,调肝法是中医儿科辨证论治中经常要运用的一个重要法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