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刺手法中的阴阳五行蕴意
内经,1所有针刺手法都可以还原到提插与捻转两种,2提插的蕴义在交通阴阳,3捻转的蕴义在平衡五行,4提插捻转相合即是阴阳五行相合,5结语
姜青松罗建罗才贵#1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体系分为《素问》与《灵枢》两个部分,实际上就是基础理论与治疗方法两部分,先秦时期药物的广泛流通尚存在诸多实际的困难,当然就更显出针灸的重要性,在那个时代,针灸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要比后世大得多。
在这两大部分中,气一元论、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是贯穿始终的理论核心,可以说也是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人用以解释自然和人体奥秘最重要的核心理念。顾颉刚先生认为:“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1]阴阳五行是先秦诸子的公共思想根源,是汉代经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汉人的思想主干,更是理解汉以下儒家哲学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庞朴先生对此高度总结为:“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骨架。”[2]
临床用药讲究理法方药,针灸治疗讲究理法方穴,仅仅认识到穴位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讲究手法,正如有了好的药物,还要讲究炮制以及煎服方法一样,若不能从气一元论的根本上把握针刺手法的含义,不可能把针刺的疗效发挥到最好。《内经》成书于两汉时期,其中的针灸思想当然会受到彼时主流哲学观念的影响,针刺手法就是在当时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内经》以降,针刺手法逐渐发展,不断丰满,其中当有一条发展的主线,沿着此主线逐渐外延出各种不同的手法来,惜历代针灸著述中并没有将此处点明。我们今天学习《内经》的针灸理论,很有必要把路反过来走,从各种复杂的手法中寻找最简单的元素,继而一直寻找到其思想的根源,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针刺手法的蕴意。笔者认为,针刺手法与阴阳五行的核心观念关系密切,阴阳五行是理解时间、空间和功能统一性的金钥匙。
1 所有针刺手法都可以还原到提插与捻转两种
针灸治病最讲究操作技术,《灵枢·官能》云“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若不能够心灵手巧,熟练掌握针刺方法,即便有下针前一系列析理、辨证、取穴的正确,完全可能因手法问题功亏一篑。故历代针灸医家无不对针刺手法格外强调,清代医家李守先在其著作《针灸易学》中论针灸之难时曾云“难不在穴,在手法耳”,切中肯綮。《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阴与阳。调阴与阳,精神乃光。”指在实施针刺治疗前,要明脏腑经络的阴阳常数,属理论范畴;下针作用要达到纠正不调的效果,为实践要求。针刺效佳的关键在理论和实践的始终贯穿,把调阴阳的观念与调阴阳的手法结合,才不落于玄谈。本文所讨论的大抵为一经一穴范围内的微观调整层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