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9年第4期
编号:171674
叶天士论治瘀血证特色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6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
临证指南,叶氏,医案,1内伤外感,因而致瘀,2瘀血为患,分而治之,3立方遣药,依理论治,4结语
     陈 欣 李鑫辉 王静雯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是指血液停滞或凝集于体内,包括血液运行不畅致使其滞留脉道,亦指血逸于脉外而瘀积。早在《内经》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就有论述,后世医家对它的探讨颇多。其中,叶天士对于瘀血证有独特的见解与认识,《临证医案指南》关于瘀血证的记载甚多,推动了瘀血学说的发展和确立,今就叶天士辨证瘀血及治疗特色作简略分析。

    1 内伤外感,因而致瘀

    1.1 情志过极,气机郁滞:情志过极主要影响脏腑的气机升降出入,使气机的升降协调失常而血液瘀滞。《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言“据病原起于忧郁,郁勃久而化热,蒸迫络脉,血为上溢。凝结成块者,离络留而为瘀也”“都因谋虑致伤,将有络血上涌之事”[1]。此言情志不畅会导致肝疏泄不及,气一息不通,则血一息不行,气滞血凝,久郁化热,热扰血脉,血脉不利,离于脉外而成瘀或血液黏滞不行而成瘀。气与血相辅相成,生理病理互为因果,气之病伤及血,七情过激,脏腑功能和气血失和,致使瘀血证的出现。

    1.2 久病体虚,气血俱虚:久病主要影响机体的气血阴阳,气血运行无力则血瘀。叶氏认为“久嗽,因劳乏致伤,络血易瘀”,劳力过度,易损伤人体精气。气有推动、固摄、温煦等功能,若气虚无力帅血而行,血行迟缓则致瘀,或固摄无权而外溢,血瘀脉外,或血不得温煦,血寒而凝滞致瘀[2]。在“胃脘痛”篇中提到“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络脉能联系表里,渗灌气血,久病入络易伤及血分,血分受损,血液不能正常运行成为瘀血,皆是形成瘀血证的主要病因。

    1.3 外邪侵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