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补阳还五汤对膜性肾病大鼠TGF-β1、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
那普利,蛋白尿,1材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
刘张红 程锦国 陈玲玲 黄蔚霞# 项方家 张 良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2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3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MN)患病率不断升高,2004年至2014年间MN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13%,并随着PM2.5的增加而增加,PM2.5每增加10μg/m3,MN发病率增加14%[1]。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构成中老年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常见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主流的观点认为[2],IMN中足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是引起IMN大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IMN的治疗以控制蛋白尿为主,ACEI和ARB能够减少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是膜性肾病治疗的常用药,但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局限性。由于中医药在治疗IMN方面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而有着巨大的优势[3-5]。加减补阳还五汤是经我们长期临床应用后总结的经验方,其减少IMN的患者尿蛋白的功效确切[6]。本研究以膜性肾病大鼠为对象,观察加减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肾脏组织病理形体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对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IMN的作用机制加以阐述。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0g,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02]。动物饲养于温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大鼠实验性喂养1周后测24h尿蛋白定量<10mg/24h,随机分成对照组(S组)、模型组(M组)、贝那普利组(L组)、低剂量中药组(A组)、中剂量中药组(B组)、高剂量中药组(C组),每组各10只。采用被动型Heymann肾炎动物模型[7]作为模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