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藏魄,肝藏魂”理论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理及选方思路*
安魂,龙骨,牡蛎,1“肺藏魄,肝藏魂”的生理心理内涵,2肺不藏魄,肝不藏魂是ASD的重要病理基础,3确立安魂定魄的治疗原则,4案例介绍
杨蒋伟 郭亚雄 马艳芳 张 也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在儿童早期发病,以社交和/或交往障碍,兴趣狭窄与行为刻板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15%[2]。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而ASD个体特质和症状差异巨大,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干预方法[3],中医药具有潜在优势。中医学认为,ASD可属“神志病”范畴,本文从“肺藏魄,肝藏魂”理论出发对ASD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
1“肺藏魄,肝藏魂”的生理心理内涵
1.1 肺藏魄主人体本能感觉和动作:《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灵枢·本神》谓:“肺藏气,气舍魄。”魄藏于肺,以肺之气为舍、为充、为养,与生俱来,为先天所得。“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孔颖达注释《左传·昭公七年》)。可见,魄是人体不受内在意识支配的本能感觉和动作,如疼痛瘙痒、冷热感觉,听觉、视觉及新生儿吸乳啼哭,消化排泄,肢体动作等,是较为低级的精神活动,类似于非条件反射[4]。
1.2 肝藏魂不局限于伴随心神作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魂藏于肝,以阴血为充,为养,是伴随心神活动而出的思维意识活动。此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