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下法实质探赜*
八法,方药,1《伤寒论》下法内涵更丰富,2《伤寒论》下法应用更广泛,3《伤寒论》下法方药更多层,4正确理解《伤寒论》下法的意义,5验案举隅
朱小区 陈永灿1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传统意义上的“下法”,是一种荡涤胃肠、通泻大便、逐邪下出的治病方法,属八法之一。《伤寒论》的“下法”和后世八法中的“下法”实质有诸多不同之处,正确理解《伤寒论》“下法”的实质对临床有诸多裨益,试述如下。
1 《伤寒论》下法内涵更丰富
在张仲景时代,中医学治疗非常重视汗吐下三法的选择,“可”与“不可”汗吐下三法是判断疾病治疗的重要步骤。《金匮玉函经》指出:“不须汗而强与汗之者,夺其津液,令人枯竭而死。又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不须下而强与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梁代陶弘景也指出:“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药数剂以补之。”《伤寒论》中许多条文也是先用发汗或吐下法后出现诸多变证,随证治疗。提示下法与汗吐之法均为机体攻邪之重要方法。钱超尘提出,以“可”与“不可”治病之法排列《伤寒论》条文是仲景原书的最初面貌[1]。“可”与“不可”中除“汗吐下”三法为攻外,其余如“可温”“可火”“可灸”等诸法,多为“补法”或“以火发汗法”。所以说,下法为除了汗法和吐法外的一种重要祛邪之法。下法在《伤寒论》中的内涵包括了八纲中的阳、实、热、里的治疗,除包括了后世“八法”中的下法外,还与“清”“消”等具有相关作用的治法有关。
2 《伤寒论》下法应用更广泛
通过《伤寒论》中的“可”与“不可”可以看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