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传分期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
芦根,浙贝母,桑白皮,1肺热痰瘀论病机,2分期辨治分证型,3典型病例
安 黎 汪受传#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23
汪受传主任中医师,系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汪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医术精妙,擅长治疗多种小儿肺系、脾系疾病和疑难杂症。近年来,腺样体肥大在儿科临床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高发人群集中在3~5岁学龄前儿童[1]。长期患病可因气道阻塞,呼吸不畅引发“腺样体面容”,影响患儿睡眠质量,甚则阻碍生长发育[2]。腺样体肥大在古代医籍中未有明确病名,但与“颃颡不开”“鼾眠”“鼻窒”等病症存在相似之处。如《诸病源候论》曰“冷气盛者,则瘜肉生长,气息窒塞不通也”。汪受传主任认为儿童腺样体肥大临证,急性期以清热利咽,化痰逐瘀之法贯穿始终。缓解期重在扶正固表,兼清余邪。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导师分期论治腺样体肥大经验分享如下。
1 肺热痰瘀论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且“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外感邪气,由表及里,从阳化火,郁结肺络,循经上犯者,熏灼咽窍,能够进一步阻碍咽喉气血、津液运行,遂成痰瘀,阻于气道。因此,肺热是产生咽窍有形之邪的重要诱因。正如《仁斋小儿方论·痰实》所言:“小儿受病多生于热。热则生痰。”《丹溪心法》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热与痰、瘀搏结日久,损耗肺气、肺阴,病机转为正虚邪恋。因痰、瘀交阻,加之正气损耗,卫表不固,此类患儿一遇外邪引触,即可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2 分期辨治分证型
根据证候及病机转化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