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4年第3期
编号:1720788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关键词:人机,1引言,2人因科学研究对象和范式取向的跨时代演变,1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演变,2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探索,3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1人智协同认知系统,2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3智能社会技术系统,4人因科

     许 为 高在峰 葛列众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许 为1高在峰2葛列众1

    (1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2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杭州 310058)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 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 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 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 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 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 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 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 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 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 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 本文从“人智交互” “智能人机界面” “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 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 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 互为促进, 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 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人因科学, 工程心理学, 人因工程, 研究范式取向, 人智组队

    1 引言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和工效学(ergonomics)均诞生于上世纪二次大战期间, 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研究角度和重点, 但是都分享“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例如, 工程心理学从人类认知信息加工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实证(Wickens et al., 2021; 孙向红等, 2011; 许为, 朱祖祥, 1989); 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则从人?机?环境关系匹配的工程设计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人因和工效设计原则、方法及实证(Sanders & McCormick, 1993; 许为, 陈勇, 2012, 2013, 2014; Xu & Zhu, 1990; Xu, 20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5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学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