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825637
氟对脱矿和再矿化牙釉质表面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吴娜 周学东 郝玉庆
第1页

    参见附件。

     避免实验过程中其他来源的氟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脱矿溶液中没有加入氟。因而非氟化组与两氟化组间釉质表面的完整性差异证明了以上理论。

    pH循环模型是模拟口腔内条件的重要的体外研究方法[11]。本研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经再矿化

    实验后,B、C、D组标本表面白垩色改变都有减弱,提示都发生了再矿化改变。显微硬度计和SEM观察结果更清楚地显示了晶体沉积物的生长、吸附从而修复脱矿损害。但两氟化组表面釉质更完整,提示了氟在再矿化作用中的促进效果。研究[12-13]证实早期龋

    损中,氟可以吸附或结合于脱矿釉质表面,促进钙磷的吸收沉积,促使晶体生长。

    本实验中,SMH分析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基本吻合。氟化实验后两氟化组的釉质表面产生无定形氟化晶体沉积物,SMH则相应增加,印证了从形态学上观察到的氟对釉质表面矿化程度的改善。脱矿实验后,B、C、D组均产生了釉质的脱矿和晶体颗粒的溶出,相应的SMH均有减少;C、D组由于氟化牙釉质的存在,其表面釉质相对完整,优于B组的蜂窝样腐蚀外观,相应的SMH高于B组,提示釉质表面沉积结合的氟化物成为酸攻击时的有效屏障,使脱矿速率下降,降低了釉质的溶解度。再矿化实验后,晶体颗粒沉积生长于损害的釉柱及釉柱间隙中,B、C、D组的SMH均相应回升,说明再矿化修复过程在非氟化组及氟化组中均能产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