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033316
斜进正击有妙法(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1期
斜进正击有妙法
斜进正击有妙法
斜进正击有妙法
斜进正击有妙法

     太极拳之所以数百年来愈传愈兴,固然与其能够延年益寿有关,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丰富多彩的搏击手段是其长久不衰的主要缘由之一。众多爱好者,尤其年轻人更喜爱它的技击性。

    太极拳式多处雌怀柔,自我安排在弱势地位,如同足球中的防守反击打法。以柔弱胜刚强,后发制人却后发先至;技击时以八卦位正进隅击。我的老师,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两位嫡宗后人——和定乾、和有禄常告诫我,应该认真学习太极拳招数里的技法,才是太极拳修炼的首要途径。下面我就把和式太极拳“斜行式”的一些简单用法拆给广大爱好者,以供参考。

    一、“斜行式”释义

    “斜行式”在传统72式和式太极拳中;总共出现4次,是拳架套路中比较重要的一式。

    太极拳技法有“八法”之说,四正与四隅,四正为主,四隅辅之。隅即“斜”也,“行”即行进、进攻之意。耍拳过程中不尚僵力,始终保持轻松柔和。我一动之时,上下、左右齐动,而且“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形成整体运动的状态。“斜行式”技击时立足于自身不败之地,不论前后、左右、上下,哪来哪打,变化多端。太极拳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只要敢于舍己从人,随曲就伸,运用所学的规范拳势的实用技法,避实击虚,对来犯者无所畏惧,就能够战胜强劲的对手。

    二、技击法解析

    黑衣者为甲方,白衣者为乙方

    用法一

    甲乙双方按照和式太极拳推手的规矩,一方“摆门”,一方“叫门”,双方虚实分明,如图1。

    图2中甲方右手送乙方右手,左手看好乙方左手,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图3乙方双手加大力量,双方战局发生变化,正如拳论所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此时我意在先。先用左臂向上画弧,上领乙方之劲力,意念先动,为下一步动作做好了准备。

    图4中甲方将乙方劲力上领后,身体下沉,同时虚实重心略一变换,左腿插入乙方的右腿后侧,左臂微屈,将左肘尖部漏出,借机滑脱乙方双手的看管,顺势用穿心肘法击打乙方胸、腹部,如图5。其威力之大超乎想象。

    用法二

    在图4时,甲方如果看使用肘法勉强,则可进一步诱敌深入,放松自己引对方继续加力,如图6.

    甲方涵胸蓄势,待乙方力道已经用尽、新力尚未产生的时候,顺势用“靠”击打乙方,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图7、8、9。

    要点1 肘法、靠法的联动使用

    肘关节是人体活动幅度较大的一个关节,主要活动是曲伸运动。和式太极拳对肘的要求极为严格。臂如弯月,肘屈则臂成圆弧形,即弓形。肘不可过屈,过屈不圆,形成“尖肘”;亦不可过直,过直少夹,使用时均容易被对手所制。似曲非曲,似直似直,是肘关节的自然生理状态,屈伸自然,伸则气达手指,屈则气贯肘尖,劲力达于四梢。在技击中用肘一般用于近身,多是自身处于劣势,用肘法力图转逆为顺,然后以顺制逆,转危为安。因此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肘要屈使。

    和式太极拳中有迎面肘、穿心肘、搬拦肘、七寸肘,多近身使用。肘法的劲力点可分为肘面打、肘尖打、肘缠打三类。肘面打指用前臂的外面一侧,即手腕与肘尖之间的小肱骨击打对手,该部位面宽且平,击点受力面积比较大,杀伤力略弱。肘尖击打,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容易致人伤残,不可轻用。肘缠打是用上臂外侧借势缠打对方,多用于缠击腕部、胳膊等处,趁势屈肘而击之。用肘发劲时,要注意虚领顶劲,沉肩屈肘,肘膝相合,旋转腰胯,虚实分清,逆顺趁势,击肘身拥。用肘防护时,拳论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肘不贴肋”是使肋部有回旋的余地;“肘不离肋”是便于保护两肋、两腰,同时也能防护对方缠绕取头部。要保持肘与肋的距离,以腋下能放一拳头为宜。这样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能发挥肘的有效作用。

    肘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护肋,沉肘伏肋,肘要轻贴两肋,但不可过紧,影响手臂灵活运用。图4中甲方使用的是穿心肘法,近身使用,一击得手;同时要使用肘法,不可让对方把自己的肘关节拉直。在图3中,如果甲方的肘关节被对方拉直,一切努力都无从谈起,整体陷入被动局面,只有束手就擒。同时肘法与靠法往往是联动使用的。

    要点2 腰脊中正在技击中作用

    太极拳要求身备五弓。所谓身体的五弓,就是身体的躯干,以及两臂和两腿。两臂屈肘成两张弓,两腿屈膝成两张弓。其中躯干这张弓,脊柱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天形成的脊柱弯曲,必须在弯曲改变的情况下才具有弓的张力。俗话说“立木顶千斤”,如按太极拳要领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裹臀,即可使脊柱弯曲减小或消失。这在生理功能上、太极拳技击上都有重要意义。腰为身之中节,中节不明浑身自空。腰脊正直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传,经腰骶关节传至骨盆,经骨盆及胯转换,根据所处状态及受力情况下传于双脚或一侧脚,在化解对方来力的同时,进可反击,即可卸力或长身起发。拳论云:“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掌、腕、肘、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由腰发。”同时腰部也是下体产生劲力达于掌指的传递枢纽。若腰部姿势不正确,则劲难以达于掌指。和式太极拳第五代大师和士英(1918~1987)在传拳时常言:“塌腰易使腰椎受力过重、中轴不直、下盘转换不灵,会使腰部产生劳损,并可使气血劲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畅,劲难成一家。”

    图1~9中甲方要想保证击败乙方的进攻,就必须保持腰脊中正。腰脊中正使得脊柱弯曲“拔”直,腰脊成为反弓,成为劲力的重要源泉。发力时脊柱只要恢复原状,脊椎关节不易受损伤,而且速度快。按照太极拳的要领,正确锻炼,可使脊柱弹性增强,活力增大,亦可导引丹田先天之气。正如拳论中说:“蓄劲如挽弓,发劲如放箭,力由脊发,”又说:“身似活蛇,腰如反弓,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首尾俱应。”

    用法三

    图5中甲方稳定重心,掤意内涵,拥劲饱满外撑,身体下沉,以静待动。甲方虚实转化,三节齐进,乙方中线已失,甲方得机得势,顺势将乙方发出,见图10、11。

    要点3 太极拳技击的“跌法”与三节刘进退

    “跌法”是太极拳技击中较为高层次的技法之—,多为诸多技法的综合运用,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发人于丈外”的招法,也就是太极拳追求的“随手应物,犯者应仆”的效果。和式太极拳使用“跌法”时,多运用“断跟”“取中”的手法。所谓“断跟”,就是断掉对手的根本,对手的根本就是对手的“中正线”,是对手重心所在。

    [ 下 页 ], 百拇医药(贾 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