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8期
编号:11032988
朱天喜,打造“少林”品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8期
     少林寺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那部同名电影,公演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主人公觉远和尚由当时的一个武术运动员李连杰扮演,没成想电影轰动整个大江南北。电影的“续集”就是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小伙,或乳臭未干的男童,从四面八方涌向少林寺;李连杰顿时成为国际影星;就连郑绪岚演唱的《牧羊曲》也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地震般”的动静,让我对武林高人产生仰慕。20多年过去了,沸腾的人们早已平静下来,而当我要近距离采访嵩山少林寺第32代正宗传人——释行真(俗名朱天喜)时,依然很兴奋。这也是我采访很多人物中最特殊的一位。

    到了郑州,一家度假村大堂内,有人告诉我,那位就是朱天喜!“哪位?”熟人一指,“啊!?”普通的装束:小格衬衫、休闲裤;普通的相貌:短寸的头发,实在“写”在脸上。只是当人们海阔天空大聊的时候,朱天喜喜欢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没想到我在采访他时,他肚里的话多得倒不尽,蹉跎岁月中堆积了多少坎坷与喜悦,成功与失败。真是一言难尽……

    执著加善良打动恩师
, http://www.100md.com
    朱天喜四五岁时开始习武,只缘生于武术世家,明代时期祖辈曾是武官,所以将习武传统代代承袭下来。八岁丧父之后,他便把习武作为一项很严肃的事情对待,因为只有练就一身好武艺才能避免遭人欺,才能堂堂正正站在众人面前。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朱天喜承担了家族的大使命。

    上世纪60年代初,十几岁的朱天喜有幸拜嵩山少林寺第32代正宗传人释德根为师,开始走进神秘的少林寺。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年轻力壮的僧人或参军或还俗,寺中只留下老弱病残无家可归的僧人,靠几亩山坡地维持生计。屋漏偏逢连阴雨,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寺中的生活更加窘迫,僧人已屈指可数。此时,释德根大师以他高明的医术及精湛的武功苦苦支撑,也为今日少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朱天喜就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来到少林寺的,并始终不离不弃少林寺及恩师。

    “文革”开始,所有僧人被赶出寺庙,释德根大师也不例外,于是朱天喜与恩师从寺内挪到寺外,明正言顺的习武改为“地下活动”,同时还照料恩师。后来朱天喜到一家单位工作,月收入很微薄,然而,他却月月省下钱来为恩师买吃的,天寒地冻又为恩师买了一双那时甚为高档的商品——翻毛皮鞋。朱天喜就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和执着的练功热情感动了恩师,恩师将二十四路弹腿、十八路罗汉拳等武术绝技倾囊相授。朱天喜告诉我说,听他恩师讲,十八路罗汉拳等在少林寺里每代只单传一人,所以释德根大师也只传授给他一人。并告诉他:“这些少林拳术只教你一个人,你可要好好练。”就这样,朱天喜与恩师每日闻鸡起舞,夜半修禅。几经酷暑与严寒,将少林真功掌握心间。为学好少林功夫,朱天喜没少吃苦,冬日里,手脚本来就冻裂了口子,往外渗血,练功时再一用力,血流得更多,长期愈合不上。夏日里,每每都练得衣服能拧出水来。所吃的苦,常人很难体会。当问及现在的小孩能否学精少林真功时,朱天喜摇头道:“不太可能了,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吃不了那样的苦。”
, http://www.100md.com
    大力推广少林武术

    上少林寺之前,朱天喜就打下武功的好底子,再经过释德根大师的培养,武艺如日中天,所以拜他为师的人也踏破家门,看见别人诚心诚意求学,甚至跪地不走,朱天喜也不忍心轰人走,来一个收一个,“队伍”越来越庞大,家里拥挤不堪,供学习者吃喝都成了问题。后来,朱天喜与弟子们给人家打工,搬水泥袋,赚钱解决吃饭问题,但这不是长久之策。于是,朱天喜产生了自己办学的念头,一是解决源源不断来学武艺的孩子们,二是通过办学将少林武功文化传承给大众。

    1986年9月,朱天喜办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现在颇具规模的“郑州少林武术专修学院”,十几年来,培养的弟子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上百枚金牌,很多学员还常为电影演员当替身。同时学院向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院、武汉体院、河南大学等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身兼院长的朱天喜自豪地对我说,2000年7月,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健身节武术大赛上,他的学生一举夺得38枚金牌。当地媒体报道说:“在美国土地上陡然刮起黄色旋风。”美国俄亥俄州还把7月15日定为“少林功夫日”。把一枚象征尊贵、信仰和友谊的“金钥匙”赠予朱院长,作为永久纪念,并盛情邀请朱院长到美国讲学。现在还有很多国家的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到学院,学习少林武术。
, http://www.100md.com
    少林武术在国内外大受欢迎,也激发了朱院长办好学校的极大热情,从小心地善良的朱院长,办学期间,对有些特困家庭的孩子还免去了学费。除此而外,还有很多优惠政策,针对的都是对少林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只要刻苦学习,努力练功,都会得到奖励。目前,少林武术已将内容扩延,结合现在全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活动,朱院长又“突发奇想”,要将少林武术成为中老年朋友健身养生的锻炼内容之一。今后少林武术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影响也会更深远,不仅中国人,还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享受少林武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健康。

    用少林医药普济众生

    朱院长已将“郑州少林武术专修学院”办得颇有成绩,其身后已挂满一系列荣誉:有“全国先进武术馆校”“河南省十佳武术馆校”“河南省民办高校先进学院”等。收获如此多的荣誉后,朱院长开始“一心二用”,又把心思放在少林医药文化的发展上。

    资料显示,少林武功有多长的历史,少林医药就有多长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种说法,武医同源,如果说少林武功博大精深、奥妙神奇,那么少林医药同样具有神秘与传奇,它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宝典。所以说,少林寺有两大瑰宝——武功与医药,两个可谓是孪生兄弟,要想普济众生,不可忽视了少林医药。朱院长介绍说,初次了解少林医药的神功所在,是一次在跟恩师习武时不慎受伤,只见恩师拿出一小瓶药液涂抹在他的痛处,疼痛立马消除,不日便恢复如初。恩师告诉他,这就是少林医药,是少林多少代僧人经过长年探究之后研制出来的,它凝聚了少林僧人的汗水与辛劳,滴滴药液汇聚的是少林僧人智慧的结晶。朱院长在跟恩师学武的同时,也开始涉足医药。
, http://www.100md.com
    朱院长说,经过多年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到成功,经历的痛苦与辛劳只有自己知道。比如,在中草药的采集过程中,采药的地点、季节、时间、气候都有严格要求,还要冒风险。因为有的草药毒性太大,之前在室内熬药都需要几个大排风扇排风,尽管这样,常常是药熬完了,折腾得朱院长呕吐不止,“把胆汁都吐出来了”。可喜的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199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朱院长携着“少林跌打液”及绝技“少林一指禅经络推拿”参加了专家义诊团,其特殊的药效及独特的手法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同时将“少林跌打液”指定为亚运会产品。

    如今研制的少林丸、丹、膏、散一系列产品都已问世,“近水楼台先得月”,附近的百姓在遇烫伤、刀伤,或筋骨损伤之后,更愿意找朱院长看病,因为疗效快,花钱少。朱院长说:“在美国比赛期间,有一次自己带弟子吃中餐,看见孩子们大吃大喝的同时,很是‘疼’钱,因为自己口袋里没有这么多钱。后来还是自己带的药液、药膏‘帮’了大忙;原因是它医治好老板娘多年的肩肘炎,老板一高兴饭钱免单。”朱院长说,研制这些产品不是为赚钱,因为自己身为少林弟子,有义务和责任将少林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要让少林医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要将少林医药打造成品牌产品。如果说赚钱,朱院长说,“太容易了,一贴少林跌打膏在美国卖80美元。同时美国很多公司找我合作,我不答应,因为‘少林品牌’属于中国,我的愿望就是将‘少林品牌’在世界打响。”

    为了弘扬少林武功和少林医药文化,朱院长不仅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还“拉”惟一的女儿下水。其女朱晓斌是天津南开大学金融系专业的毕业生,本可以留学美国,继续深造,看见父亲一人起早贪黑便放弃自己的理想,助父亲一臂之力。有意思的是她与丈夫的婚姻就是武术“搭”的桥,丈夫来自浙扛省,为了自己喜爱的武术,千里迢迢来到河南,从师朱院长,后来既是朱院长的弟子,也是朱院长的女婿。现在,朱院长的“少林家族”又有了后来人?外孙女好动灵活,朱院长说,“是个练武术的好苗子。”, 百拇医药(郭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