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32798
读传统理论对练太极拳的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中华武术》 2006年第5期
读传统理论对练太极拳的重要意义

     (接上期)

    四、神宜内敛

    这是练太极拳更为重要的准则。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标志,就是要求机体在精神、意识上的修炼。也就是说,太极拳更着重于内在的修为。《十三势歌诀》中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以上所讲的可以归纳为三点。

    1.练拳时必须存心,用意;

    2.注重腰的重要性(主宰于腰)和腹内松净(气沉丹田);

    3.尾闾中正和顶头悬的关系。

    练太极拳讲究“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说明练太极拳时,精神必须内敛,与运动之肢体合而为一。方能感觉敏锐,举动轻灵。

    为什么练太极拳纯以意行?因为意念是任何一项学问的最高境界。我们常说,练太极拳一定要求达到“圆活”。但大多数练太极拳的人,对于圆活的理解都有偏颇的一面。在太极拳的修为中,圆活绝不是限于外形(即拳架),更为重要的是“意念和神韵”。

    清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词中转折宜圆。笔圆,下乘也。意圆,中乘也。神圆,上乘也。”

    练太极拳也应是这样。形圆,仅是学拳的初始阶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达到的。意圆就难多了,这个阶段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我将这两个阶段譬喻为“升堂、人室”。能练到神圆的,则应是凤毛麟角。

    圆活的评判标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境界是练太极拳必须跨越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