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寄语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最为人们喜闻乐见,所以久盛不衰,直到今天仍拥有大量爱好者。对联从来都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写春联则是欢度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趣的是,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属于本行业的联语,打开联语类图书,就能读到许多这一类的对联,有时对得不但精巧,而且谐趣横生,或令人为之叫绝,或为之捧腹,得到一种轻松高雅的文化享受。
武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存留下来的诗文对联却并不多。小说中常见的“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之类。粗俗不堪,无从谈起。我想,原因不外是古代职业武人多缺乏必要的学养,玩不了这一套雅活,即使有人偶有佳作,也难得有人加以栽录,所以至今很难见到古代人的武术对联。对武术爱好者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
民国年间,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画、国医、国剧等名目的出现,表现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敬重与保护之情。当时,主要经过张之江将军的不懈努力,武术成为“国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为学人所关注。那时的武术界也不乏硕德饱学之士,所以在一些重要的武术活动中,总会有人赋诗题字和撰写对联,只是留下来的也不多。我搜集到一些,愿意选出一些与大家共赏,也算是丁亥年新春的一份薄礼吧。
, 百拇医药
清宣统二年(1909年),中华武士会筹备会成立于天津,先父马凤图撰写了一副对联。筹备会在天津的河北公园召开,先父请沧州著名学者、书法家李子峨先生书写裱装后,悬挂在公园的大门两侧,李先生书宗汉碑,体势雄峻,十分醒目。这副对联成为大会亮点。对联是: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
对联很工整,内容则体现了先父一贯的武学主张,外重招势和胆量的贯通,核心在一个“通”字;内重气息与品德的滋润,核心在“润”字。“德润身”三个字取自《大学》。此联内涵丰富,蕴义深刻,可以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通备武学的基本思想,在真正出自武术家之手的联语中称得上佳作。
1909年,霍元甲、陈公哲等创精武会于上海,大堂内悬挂着一副八字联:唯精唯一,乃武乃文。此联很大气,标志性也很强。上下两句都取自《尚书·虞书》,嵌着精、武二字,这正是“精武会”立名的出处。
1929年11月9日至428日,民国中央国术馆在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即第二次“国考”。大会主席台写着“颂全民均国术化”的横额,对联是:
, 百拇医药
一台聚国术英雄,虎跃龙骧。表演毕生功力。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
百世树富强基础。顽廉懦立,转移千载颓风。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
主席台的中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两边也有一副对联:
五州互竞,万国争雄,丁斯一发千钧,愿同胞见贤思齐,他日应供邦家驱使;
一夫善射,百人挟拾,当今万方多难,请诸君以身作则,此时且资民众观摩。
两副长联,通俗明畅,气势恢弘,表现出了刚刚完成北伐和全国统一后的国民政府的某种自信和远虑,同时也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武术观和民族体育观。“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和“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两句结语,都颇有余韵,耐人寻味。还有,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和黄文淑先生也为大会赠写了对联,马先生的联语是:
, 百拇医药
刚柔正奇变化莫测,动静虚实妙悟惟心。
黄先生一联是:
读书未必能经世,学武逢时可千城。
两联的内容并有新奇,写的都是常典,乃是高才博学者一挥而晚延作。重要的是,赠联表明学者们关注并参与了这次活动,从而大大增加了“国考”的人文含蕴,提升了活动的文化品一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令人神往,感慨系之。武术是传统文化遗存,它的最终依托于体育,但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西洋体育项目,也不是“项目”这个概念所能容纳得了的。正因为如此,当时人给包括武术在内的民族体育设计了“国术”体系和“国考”这个竞技模式,相当于给自己的脚设计一双适宜的鞋,这双鞋是紧是松是大是小都可以调整,总以适合为目的。
向凯然先生,即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也为大会写了对联,联云:
, 百拇医药 聚三山五岳健者于一堂,各显身手;
无武当少林门户之恶习,即是英雄。
派别门户之争是武术界的痼疾,也是张之江先生在创立中央国术馆系统过程中坚持予以批判和摒除的。向凯然联语直指这一问题,称之为“恶习”,如能抛弃即是英雄,见识很是透彻。
抗战期间,国事艰难,民国中央国术馆处境更加困难。而国术馆所用信封的背面,都印有这样的联语:
化除宗派畛域,一德一心,决赛奋斗雪国耻;
唤醒全民自卫,群策群力,敌忾同仇御外侮。
对联仍号召武术界消除宗派畛域,在国难当头之时,团结一致抗御外侮。张之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因为有了他,民国时期的民族体育才显得有声有色,留给我们许多珍贵的资源。
限于篇幅,先写到此处,祝大家春节愉快。
责任编辑 王 涛, 百拇医药(马明达)
武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存留下来的诗文对联却并不多。小说中常见的“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之类。粗俗不堪,无从谈起。我想,原因不外是古代职业武人多缺乏必要的学养,玩不了这一套雅活,即使有人偶有佳作,也难得有人加以栽录,所以至今很难见到古代人的武术对联。对武术爱好者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
民国年间,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画、国医、国剧等名目的出现,表现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敬重与保护之情。当时,主要经过张之江将军的不懈努力,武术成为“国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为学人所关注。那时的武术界也不乏硕德饱学之士,所以在一些重要的武术活动中,总会有人赋诗题字和撰写对联,只是留下来的也不多。我搜集到一些,愿意选出一些与大家共赏,也算是丁亥年新春的一份薄礼吧。
, 百拇医药
清宣统二年(1909年),中华武士会筹备会成立于天津,先父马凤图撰写了一副对联。筹备会在天津的河北公园召开,先父请沧州著名学者、书法家李子峨先生书写裱装后,悬挂在公园的大门两侧,李先生书宗汉碑,体势雄峻,十分醒目。这副对联成为大会亮点。对联是: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
对联很工整,内容则体现了先父一贯的武学主张,外重招势和胆量的贯通,核心在一个“通”字;内重气息与品德的滋润,核心在“润”字。“德润身”三个字取自《大学》。此联内涵丰富,蕴义深刻,可以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通备武学的基本思想,在真正出自武术家之手的联语中称得上佳作。
1909年,霍元甲、陈公哲等创精武会于上海,大堂内悬挂着一副八字联:唯精唯一,乃武乃文。此联很大气,标志性也很强。上下两句都取自《尚书·虞书》,嵌着精、武二字,这正是“精武会”立名的出处。
1929年11月9日至428日,民国中央国术馆在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即第二次“国考”。大会主席台写着“颂全民均国术化”的横额,对联是:
, 百拇医药
一台聚国术英雄,虎跃龙骧。表演毕生功力。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
百世树富强基础。顽廉懦立,转移千载颓风。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
主席台的中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两边也有一副对联:
五州互竞,万国争雄,丁斯一发千钧,愿同胞见贤思齐,他日应供邦家驱使;
一夫善射,百人挟拾,当今万方多难,请诸君以身作则,此时且资民众观摩。
两副长联,通俗明畅,气势恢弘,表现出了刚刚完成北伐和全国统一后的国民政府的某种自信和远虑,同时也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武术观和民族体育观。“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和“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两句结语,都颇有余韵,耐人寻味。还有,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和黄文淑先生也为大会赠写了对联,马先生的联语是:
, 百拇医药
刚柔正奇变化莫测,动静虚实妙悟惟心。
黄先生一联是:
读书未必能经世,学武逢时可千城。
两联的内容并有新奇,写的都是常典,乃是高才博学者一挥而晚延作。重要的是,赠联表明学者们关注并参与了这次活动,从而大大增加了“国考”的人文含蕴,提升了活动的文化品一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令人神往,感慨系之。武术是传统文化遗存,它的最终依托于体育,但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西洋体育项目,也不是“项目”这个概念所能容纳得了的。正因为如此,当时人给包括武术在内的民族体育设计了“国术”体系和“国考”这个竞技模式,相当于给自己的脚设计一双适宜的鞋,这双鞋是紧是松是大是小都可以调整,总以适合为目的。
向凯然先生,即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也为大会写了对联,联云:
, 百拇医药 聚三山五岳健者于一堂,各显身手;
无武当少林门户之恶习,即是英雄。
派别门户之争是武术界的痼疾,也是张之江先生在创立中央国术馆系统过程中坚持予以批判和摒除的。向凯然联语直指这一问题,称之为“恶习”,如能抛弃即是英雄,见识很是透彻。
抗战期间,国事艰难,民国中央国术馆处境更加困难。而国术馆所用信封的背面,都印有这样的联语:
化除宗派畛域,一德一心,决赛奋斗雪国耻;
唤醒全民自卫,群策群力,敌忾同仇御外侮。
对联仍号召武术界消除宗派畛域,在国难当头之时,团结一致抗御外侮。张之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因为有了他,民国时期的民族体育才显得有声有色,留给我们许多珍贵的资源。
限于篇幅,先写到此处,祝大家春节愉快。
责任编辑 王 涛, 百拇医药(马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