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8475
太极拳用家访谈录(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4期
     气的感知力度,渐渐做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加之太极拳气功的特殊训练促使人的毛孔开放,人体的体呼吸相对加大,稍用意加以引导,即能顺利地令劲气到达皮肤,做到“全体开发于毛”,就能进入“虚空粉碎”“全身透空”的阶段。全身上下则“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了。

    周:应当怎样理解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提法?

    李琏: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柔”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一种阴柔之劲。其形状像水一样,有时澎满,有时倾泻,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湍急的河水鼓荡奔腾。其形是“人刚我柔”,其目的则是“我顺人背”,以达到牵动四两拔千斤而令对方受制于我。所以说,柔劲是与刚劲相对而言的。

    周:那么,如何处理刚劲和柔劲的关系呢?

    李琏:刚劲和柔劲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在运用时刚柔又是相互依存的,故而在太极拳用架练习中随着招式的运用和劲的发、拿、打、化必须逐渐做到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 百拇医药
    周:太极拳中的虚实关系应当怎样处理?

    李琏:杨澄甫先生说:“虚实能分,而后转动灵活,毫不费力;若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这里所分的虚实最初在于双腿的重心变换,即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所云:“全身皆坐于右腿,则右腿实,左腿虚;全身坐于左腿,则左腿实,右腿虚。”当然我们在刚刚练习虚步与弓步等步法时,腿上的虚实变化要注意由所谓的“单摆浮搁”(马步、并步、横裆步等步型除外)一腿,逐渐变更到另一腿。在此时,我个人的体会关键是在胯部的折叠转换。但是也有人过分强调练拳时要一条腿虚、一条腿实,否则就是双重。同时,这些人还认为练拳时脚下有根是错误的,要虚着双脚,脚下无根,做到“无根树”和“脚下双轻”。

    周:练太极拳除了要重视腿上的虚实变化外,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虚实变化吗?

    李琏:当然,除了注意腿上的虚实变化外,还要重视手上和身上的虚实变化。在每一个动作的运转当中,其劲存在着一个逐渐变虚,紧接着又逐渐变实的过程。这种变化恰恰符合太极图中所示的阴阳消长的转化过程。“无过不及”“涵阴抱阳”,也蕴藏在太极拳中,同时还要始终贯彻太极的“阴阳之理”。同样,要分“虚实”,明“动静”,首先必须了解“太极阴阳之理”。在太极拳练习中,周身动时,内外都要动,静时周身内外也都要静。所谓动到极点时就会变为静,静到极点时就会变为动,这就是“阳极则阴,阴极则阳”的道理;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意思。只要明白了阴阳的变化关系,虚实的变化自然也就可以分清楚了。
, 百拇医药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趣味,所谓变动虚实也。”然而,如何将意、气、劲圆活运转?这里的“圆活”不仅指动作,更主要的是指意、气、劲的转换。也就是虚实在过渡的衔接点上的变化,“用架”中就称之为“往复折叠”。而意、气、劲的虚实变化在“用架”来说就是“进、退、抽、添”。比如一个动作中的虚实变化,每动之先要将劲变虚,在运转之中以意运气,以气行劲,随着意、气、劲的发放之后,再使其逐渐变实(在用架中这是一个十分迅速的渐变过程)。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在意气劲的转换之时,周身要放松,行气要畅通无阻,应如九曲珠,上下相随,节节相连,通体贯串,丝毫无间。以搂膝拗步为例:开始运转时要先松出一个点,左手随着搂掌逐渐变虚,而后逐个手指向下采,变实按于裆前;右手虚运转,自右耳畔向前旋腕按出,随着向前击按亦由虚变实。吴图南师爷说这叫“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虚实分清,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周:怎么去处理全身的虚实变化呢?

    李琏:周身整体的虚实变化与上面谈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太极是无限可分的,故而虚实也是无限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中不但要注意整体的变化,而且更要通过特定的练法去修炼全身各部分的变化,当然这在锻炼时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如此愈练愈精,全身肌肉、筋骨都灵活自如,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练,自然能达到“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境界。
, 百拇医药
    实际上用太极学说来解释,无论太极拳中的刚柔、虚实、动静、开合……都有其阴阳属性。这些关系在人体的运动中,其属性也在不断地消长、变化着,故而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说法。因而在先辈们所授的太极拳中,刚柔、虚实、动静、开合等等,全在“无过不及”的运动形式中变化着。任何有刚无柔、有柔无刚或有虚无实、有实无虚的表现就成了没有运动变化的“孤阴”和“独阳”,也就是拳经中所说的“双重则滞”了。

    周:能否请你谈一谈练习太极拳用架的目的?

    李琏:练习太极拳用架的目的是为了“舍‘着’求‘劲”’,是为了掌握与运用太极劲,因为“着”的速度是手足变化的时间,“劲”的速度是意气转换的时间。所以“劲”的变化,要远远快于“着”的变化。对于舍“着”变“劲”的训练方法,吴图南师爷曾明确指出:“用架之所以神速者,在于每一姿势必须达到极严格的要求,而缩短其历程,愈快愈妙,渐能舍着变劲。”用架练习,动作要准确,其目的是在于应用抓、拿、截、闭、发、拿、打、化等着法时避免失误。动作短小快捷,其目的在于练习舍着求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及神明。”这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所熟知的一句话。练太极拳用架最初就是要做到“着熟”,将每一势的着法使用练习到不用想的情况下就能自然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古人所谓“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变”。(完)

    责任编辑 王 涛

    [ 上 页 ], 百拇医药(周荔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