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脑瘫
编号:13779986
天使妈妈给脑瘫儿童一个美丽家园(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现代家庭》 20103
     她毕业于名校,一对双胞胎女儿降临人世后,人人都羡慕她的生活。然而,事实难料,婚姻过早的就破碎了。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大女儿是一个脑瘫儿。法院将女儿判给了前夫,她得以平静地过日子,准备就绪以后远赴德国深造。可是,毕竟是母女连心,在前途茫茫的十字路口,她重新选择了女儿。这八年来,她不仅照顾了女儿,还建立了一个“安琪之家”,让那些和女儿同病相怜的脑瘫儿童也能有学上。她从两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了几十个孩子的“妈妈”。

    经过摇摆彷徨,播种爱期待爱

    2009年11月的一个晚上,“安琪之家”的教室还亮着灯,王芳正在这里给康复辅导员们做培训。已经忙乎整整一天了,王芳依然全神贯注地在做“引导式教育”的流程示范。而在旁边的另一间小教室的电脑前,几个孩子正在玩着一种名叫“哇哇丫丫”的电子训练游戏。

    像这种白天黑夜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的日子,王芳已经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天了,她八年如一日的坚持,就是要让更多脑瘫孩子尽可能地获得健康,只要能轻轻扶他们一把,这些孩子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做贡献。
, 百拇医药
    毕业于广西大学的王芳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学哲学的王芳给大女儿“宝宝”取名“李君儒”,小女儿“贝贝”取名“李子儒”。“儒”字拆开来看就是“所需之人”。王芳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够品德端方、为人善良,成为有用之才。

    然而短短几年,王芳的美好向往和幸福生活就破灭了。曾经让人羡慕的婚姻走入解体的边缘,最终和丈夫心平气和地分了手。此时,小女儿贝贝己能到处乱跑、可以和大人们交流,大女儿宝宝却还无法站立,她的双手双腿完全不能自控,而且,她还不能说话。

    白纸黑字的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宝宝是一个脑瘫孩子!由于脑部神经受到严重损害,她将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辈子都需要有专人照顾。王芳脑子里当场就一片空白。许久许久,她才回过神,她在心底大声地呐喊:“不!不!这决不是真的!这肯定是医生诊断错啦!”

    王芳不想让别人看到她的悲伤。她转身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紧咬牙关,热泪长流。按照法院裁定,王芳只能在双胞胎女儿中选择一个,做她的监护人:另一个女儿则由前夫抚养。王芳希望能够同时成为两个女儿的法定监护人,但这不可能,而且她的经济状况显然无法承受。
, 百拇医药
    考虑到前夫的经济状况相对比较宽裕,可以比较从容地支付宝宝的手术和康复费用。王芳在忍受了心灵的巨大煎熬后,最终选择了健康的贝贝。不久,宝宝就被接回爷爷奶奶家去了。宝宝离开以后,王芳落入了无边无际的苦闷之中。从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上看,似乎她对宝宝的照顾已经可稍微松口气了。但是,她做不到。

    此后的一年里,王芳度日如年,她甚至以逃避的方式,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进修,她的聪颖好学和扎实的功底获得教授们的欣赏,她取得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前往欧洲古典哲学的故乡——德国。

    王芳早早地跟大使馆预约了签证的时间,时间一天天拖着,就在前往大使馆的路上,王芳的心仍在剧烈摇摆。她无法预测一旦踏进大使馆的门槛,一旦去到欧洲,留在祖国的宝宝将会面临怎样的前景。作为母亲,她实在放心不下。在她的面前,同样也有一道严峻的道德门槛。一小时就能到达的路程,王芳足足走了四个小时,德国大使馆的建筑就在视线的前方,王芳像是穿过了一段漫长的时空隧道,突然回到原点。她直奔北京西站,买了前往安徽的车票,将宝宝从爷爷奶奶家接回了广西,亲自承担母亲的责任。
, 百拇医药
    王芳把宝宝紧紧搂在怀中,心中一遍遍地默念道:“宝宝,你永远是妈妈的孩子,妈妈不会走的,永远也不会放弃你。”回到南宁后,王芳四处奔波,为女儿寻医问药,她去找过数十家大医院,尝试过所有能接触到的治疗方法,当时有一位年过花甲的专家告诉她,宝宝经过治疗,是有可能完全康复的。王芳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在心里不住地对自己说:“宝宝会好的!一定会好的!”注射脑活素、高压氧、吃中药、按摩、针灸、手术。情况有一些好转,但并不像所期待的那样。宝宝直到6岁还是不能独自站立行走,而王芳已花光了所有积蓄,到了宝宝该上学的年龄,王芳又开始四处寻找可以接收孩子的学校,然而,无论是在广西,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她都没有找到。最后,王芳只能退而求其次,期待着能找一个可以接纳女儿边康复边读书的特殊机构。可是,反反复复上千次的联系,她依然找不到这样的机构。

    在不知不觉中,王芳的笔记本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脑瘫儿童和他们家长的联系方式。王芳总是在有意识地逐步了解这其中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渐渐浮出水面的情况令王芳吃惊不已——有的孩子,五年内仅去过1次公园;有的孩子最远的“出门”是100米外的学校大草坪;有的孩子已经5岁了,他所认识的人仅仅是他的六个亲人……
, 百拇医药
    那天,一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宝宝很高兴,很少出门的她是希望有人能到家里来看她的——忽然,宝宝说:“我的妹妹,有很多的同学。我只有两个同学。”宝宝指的是她在福利院里的两位脑瘫小伙伴。王芳当时心里一酸。是啊,宝宝应该有自己的“同学”,哪怕这些“同学”跟她一样。就在这一刹那,有个念头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决定筹办一个能够给宝宝和其他脑瘫孩子提供康复教育的服务机构。

    真诚的付出,赢得掌声和爱情

    2001年底,王芳开始筹办“安琪之家”,她强烈期望内心的承诺早一天兑现。这种期望来自于对脑瘫孩子的更深理解: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和学习教育,结果导致家庭陷于更加无助之中。只要家中有个脑瘫孩子,就至少有四个亲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会受到影响。满足一个脑瘫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康复教育要求,家长们每月需支付1200元至1500元——绝大多数平民家长是付不起这笔费用的。

    “安琪之家”终于成立。这天恰好是儿童节。王芳给它取名“安琪”,英文是angel,译为“天使”。取这个名称的用意,象征着这个机构将会是脑瘫儿童的乐园,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够生活的像天使一样快乐。
, http://www.100md.com
    “安琪之家”诞生时,条件极其艰涩辛苦:只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三个脑瘫孩子和五位员工。但是它依然寄托着一种遥远的希望。四十多位善良市民从四处赶来,还买来了大蛋糕,热热闹闹地祝贺“安琪之家”的成立。

    王芳和周围的一些朋友身体力行,开始“凑家当”。有人拿来了饮水机,有人送来了煤气罐,王芳买回一些厨房用具,世界宣明会广西项目组送来了一部分康复器械,原南宁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捐了一台电热水器,还有大伙各自送来的许多零星用品。“安琪之家”总算有点“家”的模样了。

    不久,“安琪之家”的孩子增至十一个,16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显得紧张,楼下的住户经常来告状,说“安琪之家”的脑瘫孩子过于吵闹,“干扰”了他们的宁静生活。因此,王芳又不得不考虑转移地方。

    山穷水尽之际,寻找社会资助成了“安琪之家”的当务之急。王芳心里没底,她以前在媒体上看过很多类似的状况,说那些善良的人对各种各样的求援慷慨解囊,但最后连自己的捐款用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上当受骗的事也常有发生。他们还能为“安琪之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构伸出援手吗?

    无奈之下,王芳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卖房子!王芳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现在这套住房是她的父母和小女儿贝贝住着。真要把房子卖了,一家人将会流离失所。王芳设想着让父母先回到老家柳州去住,这样至少可以暂时救救急。, http://www.100md.com(青 麦)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