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 > 20142
编号:13700764
老克勒的夫妻情 在撕毁的结婚照中汨汨流淌(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现代家庭》 20142
     66年前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1947年的上海,当时24岁的朱曾汶已经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上海公司的宣传经理。两年前,朱曾汶从上海大同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华纳公司。他对西乐非常感兴趣,为了扩大华纳影片的影响,他决定在亚美麟记电台做一档每晚半小时的《幸运号码》固定节目,这个节目的主播就是张芝。回想往事,朱曾汶至今还会感谢上苍赐给他灵感,助他做出这个带给他无限幸福的决定。

    《幸运号码》节目主要播放西乐,每位听众可申请一个号码,每星期抽奖一次,有十个中奖名额,中奖者可获两张华纳新片的电影票。张芝隔天就要到华纳公司帮忙登记和拆阅听众来信。就这样,朱曾汶第一次见到了张芝。以前只在电台节目里听到过张芝的声音,朱曾汶就对她的甜美嗓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到真人,朱曾汶立刻被她的美丽大方、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爱情是什么?就是两个人见了一面之后,还想见第二面,说了一句话之后还想说第二句,不看不说,就好像心里空落落的。朱曾汶当时就是这样的感觉,脑子里冒出三个字:“就是她。”张芝也被眼前这个一表人才的年轻小伙子所吸引,朱曾汶不仅人长得帅,一口流利的英语,办起事来的细致,都让张芝倾慕。

    朱曾汶在那时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虽然才24岁,收入却已经很可观,薪资拿的是周薪,他一周的薪水比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还高。让人称羡的不仅是他的工作,还有他的家世。他家祖籍浙江海盐,朱家花园号称海盐县城第一宅。朱曾汶的祖父曾是清朝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及潮州府知府。他的父亲朱耀庭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曾任杭州市公路局长,西湖一带的公路都是他负责建造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朱家已有自备轿车、电话、电冰箱、电唱机等,这些东西在当时绝对属于奢侈品。

    朱曾汶13岁那年,父亲因脑溢血过世。朱曾汶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差,他和母亲及其他兄弟姐妹搬至上海姑妈和姑父的豪宅里。说是豪宅一点不为过。他的姑父在上海的房产有698处之多,是上海有名的富豪,所住的地方是有着6000平方米的大宅。这座位于如今的石门一路上的大宅或许一些老上海人对它还有印象。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宅成为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等文艺单位的办公、活动场所,直到2002年因城市改造才被拆除。朱曾汶在这栋大宅里生活了十几年。

    如果说,那个年代还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张芝家也曾经是大户人家。张芝生于北京,父亲在晚清时做过县知事,后弃政从商。张芝10岁那年,全家从北京南迁上海。1946年,父亲去世,家里经济顿失依靠,正在念高二的张芝不得不辍学。

    张芝当时就读的工部局女中,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学校,注重英语,张芝对语言很有天分,学得很认真,这无形中为她考进民营电台并用英语主持外国音乐节目创造了条件。因为嗓子条件好,英语发音也相当准确,当然主要是那一口悦耳的京片子,张芝应聘到了电台,当了播音员。

    这样两个人,可谓才子佳人。这年,他们一个24岁,一个19岁,爱情就像磁石,把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吸引到了一起。

    特殊年代,女儿把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上海南京西路上知名的咖啡厅不少,沙利文就是其中一家。朱曾汶是那里的老顾客,店主给他在角落里留了一个位子,算是他的专座。在那个年代,真正懂得欣赏咖啡的人并不多,朱曾汶算是一个。因为这份咖啡香从他儿时起就一直围绕着他。他的父亲在世时每天都要喝上几杯咖啡。

    朱曾汶和张芝恋爱后,沙利文咖啡厅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对俊男美女坐在那里喝咖啡、聊天。恋爱的日子是愉快的。西乐、跳舞和咖啡是他们的共同爱好。除了咖啡厅,上海仙乐斯舞厅是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他们每次去都会点《Begin the Beguine》这首曲,因为这首曲是《幸运号码》节目的前奏曲。他们因为这个节目而走到一起,这首歌自然成了他们的定情曲。去仙乐斯次数多了,仙乐斯的乐队只要一看到他们俩,就会主动奏起这首曲子。这是多浪漫的画面,多少人羡慕他们。才子佳人,天作之合,这些词用在张芝和朱曾汶身上一点不为过。一个是年轻貌美的电台播音员,一个是出生名门,年轻有为的美国华纳公司上海公司的宣传经理。他们的结合好像是公主和王子,理应是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偏偏,现实并非如此。

    恋爱三年后,他们顺理成章地要谈婚论嫁了。如果说恋爱时,是朱曾汶一生最风光的时候,那么结婚时可能是他最不得意的时候。1950年初,新中国成立了,朱曾汶不得不迁出豪宅,寄居在姐姐家一个临时腾出来,只有一扇小窗、白天昏暗无光的小间里。从6000平方米的豪宅一下子跌落到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加上他任职的美国电影公司上海分公司解散在即,他马上就要面临失业问题。到哪里再去找这样一份待遇优厚,自己又喜欢的工作呢?在双重压力下,朱曾汶曾经的优势荡然无存。如果这时张芝跟他说拜拜,他绝对不会有半点非议。但张芝在斗室就像在豪宅一样安适自在,对朱曾汶一样关心体贴,而且在他迁出豪宅不到一个月就和他订了婚,并将订婚启事登在报上,昭告天下。接踵而至的,就是婚房问题了。或许是上天对他们还有一丝眷顾,这时朱曾汶家的一个亲戚要到外地工作,把在香山路的一套公寓房子转让给了朱曾汶。这年6月,朱曾汶和张芝就在这套公寓结了婚,开始了他们的共同生活。

    结婚前夕,朱曾汶和张芝在南京路国际照相馆拍了不少结婚照。国际照相馆虽然不如王开出名,但也算是上海有些知名度的。店老板难得迎来了一对“俊男靓女”,把他俩的结婚照摆了满满一橱窗。老板因此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折扣。那时拍套婚纱照并不贵,大概四五块钱,加上打了折扣,张芝付了很少的钱就换来了一套美丽的结婚照,她开心极了。尤其是看到照相馆的橱窗里挂着他们的照片,心里美滋滋的。张芝爱美,年轻时拍过许多的照片,她觉得这些照片都是对生活的记录,是最美好的珍藏。但是她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她会亲手撕毁这些她最珍贵的照片。

    婚后,张芝的事业迎来新的高峰。1952年,几十家过去的民营电台合并成立联合电台,次年,联合电台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张芝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不仅如此,1958年国庆,上海电视台正式成立。因为正式的电视主持人还没有培养到位,电台领导就让张芝兼挑一下担子,于是张芝成为了上海电视台第一位非正式的主持人,上海电视台第一条新闻的播出者。与此同时,朱曾汶却真的失业了。他不愿意像许多同行那样被安排到电影院做售票、收票或领位工作。朱曾汶的骨子里,还是有他的一份骄傲。张芝也不愿意看到丈夫屈就,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最终,朱曾汶决定做翻译工作,靠稿费谋生。说白了,这在当时就等于是无业。当时的翻译工作少之又少。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张芝身上,张芝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多年之后,他们夫妻庆幸朱曾汶当时做了这样的选择,让他躲过了一劫。, 百拇医药(陈洁瑾)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