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个案报告(1)
第1页 |
参见附件(416KB,5页)。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抑郁;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中图分类号:B84、R74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0-00710-05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BT)、贝克的认知治疗理论(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T)和梅钦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Self instructional training,SIT)等。20世纪60年代,AT贝克针对抑郁症提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认知行为疗法,这一疗法是以调整认知模式为基础的,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与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常见,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和障碍造成的,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将大学生情绪调适作为研究方向,整合了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本报告是其中的一个咨询个案。
1 个案资料
基本信息:小松(化名),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衣着整洁,情绪抑郁。家庭背景:小松是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关系不好,从小就听见父母吵架,自己心理很难受,有家不像家的感觉。有一个哥哥,大他八九岁,未上大学,能干,工作较稳定,已成家,与小松关系较好。治疗史:2002年小松高考前曾到某精神病院看病两次,当时医生给他开了抗抑郁的药物,服药近半月,后拒绝服药。主诉: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前,看到报纸上登载一个女生考上清华,开始想自己也应该考个好学校,但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行,为自己而焦虑、痛苦,发展到学不下去,有过自杀的念头,后看病服药。第一年高考落榜,复读一年,第二年考取。进校后情绪低落,感到各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优秀,心里很痛苦,觉得学习没意思,活着没有意义。发展到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进教室会脸红。2004年10月到校心理咨询室,目的是治好抑郁,因为这种情绪妨碍了学习、生活。希望活得愉快、高兴。诊断:进行SDS测试,总粗分55,中度抑郁,建议服药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6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