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67388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2期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符合条件的对象共34例, 脱落6例,最后入组本研究的对象共28例, 均汉族,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例,女23例;未婚10例,已婚1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8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13例;首发抑郁障碍9例,复发性抑郁障碍19例;年龄18~59岁,平均41.0±14.8岁;首发年龄15~56岁,平均33.7±14.2岁;总病程1~420月;本次病期0.5~144月;发作次数1~12次。

    1.2工具与方法

    1.2.1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给予一个疗程的MECT急性治疗。一周三次(周一、三、五),6次/2周为一个疗程。研究期间不合并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剂治疗。研究对象在第一次MECT前、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并测定血清BDNF。MECT方案:在8:30~9:30Am进行,治疗仪是美国鹰赛公司的ThymatronTM(IV型)。患者平卧,给静脉麻醉药丙泊酚(1~2mg/kg)和肌肉松弛药氯化琥珀酰胆碱(1~2mg/kg);同时监测心、脑电图,血氧饱和度及血压。使用与年龄相当的能量百分比指数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

    1.2.2血清BDNF的测定方法 在第一次MECT前、最后一次MECT后次日的上午7:30~8:30Am空腹抽取非抗凝血5ml。血样处理:4小时后离心(2000转,10分钟)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