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518
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3期
     【摘 要】 目的: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方法:通过对38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776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包括25个项目,分为人际安全、人际期望、人际张力、人际报复、人际焦虑5个因子,25个项目的载荷为0.43-0.82,5个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变异率为52.49%;(2)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69-0.87,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χ2/df<5,RMSEA<0.07,CFI、NFI、NNFI均在0.95以上。结论:该问卷的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关键词】 宿舍人际相处;大学生;主观影响因素;心理测量学

    中图分类号:B841.7、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198-04
, 百拇医药
    The 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of Su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Getting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u, LI HongH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of Su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Getting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FDIG). Methods:A primal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382 college students.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776 college student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SFDIG was tested through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There were 25 items in SFDIG. All items could be clustered as five factors that were interpersonal revenge, interpersonal expectation, interpersonal safety, interpersonal tension and interpersonal anxiety. The Cronbach α coefficient of five factors was ranged from 0. 69 to 0. 87 and the Cronbach α coefficient of the total questionnaire was 0.90.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χ2/df was under 5, RMSEA was under 0.07, and CFI、NFI、NNFI were all above 0. 95.Conclusions:The SFDIG has goo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may be used in relevant studie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gettingo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factors; psychometric study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碰到、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1]。因此,舍友之间如何相处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往往决定着个体对大学生活是否感到满意,那些处在不良宿舍氛围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2]。李宏翰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致可分为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周围他人的相互交流和往来,有交往适应与交往障碍之分;人际相处是大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和周围他人的共同生活,有相处融洽与相处紧张之分。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不是截然分开的,但将大学生人际关系区分为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是因为大学生出现这两种人际关系障碍的成因、情形不同,矫正的方法也不同,且人们倾向于强调人际交往,而忽略或轻视人际相处[3]。在大学生的宿舍中,人际相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更微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也显得较为严重和持久[4]。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困扰,这些困扰不同于个体难以选择或避免的客观因素,而主要是来自于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称为主观因素[5]。大学生个体在宿舍人际相处中的心理感受在宿舍人际关系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现有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基本上是理论探讨,缺乏相应的测评工具。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将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作为研究焦点,从大学生个体心理感受的角度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样选取广西某高校1-4年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5%。被试年龄16-25岁,平均年龄20±2岁,其中大一学生98人、大二学生96人、大三学生91人、大四学生92人,未填5人;文科学生204人,理科学生172人,未填6人;男生 152人,女生226人,未填4人。

    整群选取全国5所高校(贵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1-4年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作验证性因素分析。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被试年龄16-25岁,平均年龄20±2岁,其中大一学生180人、大二学生219人、大三学生205人、大四学生166人,未填6人;文科学生337人,理科学生433人,未填6人;男生401人,女生369人,未填6人。
, http://www.100md.com
    1.2 问卷项目的初步编制

    在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问卷之前,对大学生和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在宿舍人际相处中产生困扰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的主观判断,例如对舍友有过高的期望、认为舍友的言行是针对自己的等。通过对咨询案例的分析与总结,结合对23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在校住宿大学生的访谈,构思了人际安全、人际期望、人际张力、人际报复4个维度,结合大学生的宿舍生活状况编制了预测问卷,共38个题项。选取20名大学生对预测问卷中表述不清、易产生歧义、适用面过窄的题项进行修正或删除,最后保留36个项目作为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初测问卷,包括人际安全(代表大学生在宿舍中对宿舍环境是否安全的心理体验)、人际期望(代表大学生个体在宿舍中对舍友的预期及愿望)、人际张力(代表大学生在与舍友相处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不愉快、压抑或无奈)、人际报复(代表大学生个体在宿舍相处中可能产生的报复心态)4个因子,其中有8项反向记分题,采用7点评分方式,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依次记为7、6、5、4、3、2、1分,分数越高,符合程度越高。, http://www.100md.com(张 瑜 李宏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