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6751
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5期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对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Kraut等[15]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社会活动的替代是指使用者用专注上网的时间取代了本来应该用来进行面对面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社会卷入的降低。而密切关系的替代,是指人们用低质的网络人际关系取代了高质的现实的人际关系。梁宁建等[11]认为,网络成瘾水平越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越低,这是造成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本研究结果看,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通过拼搏精神和平常心这两个中介因素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通过减弱拼搏精神和平常心来降低幸福感。网络成瘾造成拼搏精神的损失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一些大学生甚至因此不得不留级或退学。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中、上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比成绩差者低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拼搏精神强,成绩差的学生拼搏精神弱,而网络成瘾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必然日趋放松。(当然,这里说的拼搏精神是指网络成瘾以外的被社会推崇的拼搏精神,而不是网络成瘾活动(如游戏)中的拼搏精神。)。关于网络成瘾也会通过瓦解平常心而降低幸福感,可以从上网动机的角度作解释,已有研究表明[16],大学生的社会性动机如社会交往、自我肯定等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动机,也就是说,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很可能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由此会导致这样的失衡心理:网络世界中满足得越多,回到现实世界中心理的不满足感就越大,就越发不能保持平常心来达到心理平衡,以致陷入网络不能自拔,从而降低幸福感。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入世的拼搏精神和出世的平常心的有机结合是健康的文化心理,它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而与幸福感呈正相关是必然的。如果能加强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对于预防、矫正网络成瘾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世和出世心理的中介作用还需进一步探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彭彦琴.中国传统情感心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心理学报,2002,34(5):540-545.

    2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东南文化,2004,4:47-50.

    3 张静,张琳琳.儒道互补思想对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28-131.

    4 杨宏飞.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测评初探.心理科学,2006,29(2):395-397.
, http://www.100md.com
    5 王艳梅. 初中生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11-412.

    6 邹琼.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对策探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板), 2004, 17(7): 72-73.

    7 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 Psychol,1998,53(9):1017-1031.

    8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 2003, 26(1):64-66.

    9 崔丽娟,赵鑫,吴明证,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6,29(1):34-36.
, http://www.100md.com
    10 严标宾,黄曼娜,丘碧群,等.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68-70.

    11 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29 (2) :294-296.

    12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psychol Behav,1998 ,1(3) :237-244.

    13 韩向前,翁维玲.不同身份青年军人幸福感的比较.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4-76.

    14 冯国双,郭继志,周春莲,等.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论理学,2004,17(3):23-24.

    15 Kraut R,Kiesler S,Bonka B.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 Soc Issues.2002,58(1):49-74.

    16 谭文芳.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类型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 长沙大学学报, 2005, 19(5): 109-111.

    责任编辑:石川

    2007-06-28收稿;2007-12-10修回, 百拇医药(杨宏飞 薛尚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