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群体行为干预项目中的不良同伴影响:问题与启示(1)
【关键词】 青少年;问题行为;群体行为干预;不良同伴;综述中图分类号:B844.2,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66-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7.003
青少年问题行为一直受到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普遍关注,各个学科都提供了旨在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不同干预策略,试图引导青少年向着积极的行为发展。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很多干预研究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善效果。Lipsey曾统计了数百个关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发现大概有29%的研究表明干预有消极的影响[1]。Lipsey进一步分析指出,这个数据有可能被低估了,因为很多干预研究由于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或者他们的干预结果因为无效而没有被发表,如果考虑这些因素的话,就很有可能远远超过29%。
Dishion等针对干预效果不佳这一问题提出了 “偏差行为强化”(deviancy training)假设,即把一个处在高风险状态的青少年安排在一个由不良同伴所组成的群体中,由于能够随意地与不良同伴交往,导致不良同伴对问题行为给予强化,所以处在这种群体情境中的高风险青少年,其行为问题会进一步恶化[2-3]。这一假设的核心就是,那些效果不佳的干预项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切断不良同伴群体之间的消极影响。
在美国,把不良同伴聚集在一起是在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司法等情境中所通常使用的公共政策和干预项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49 字符。